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之苍苍,君不见明明皓月,灼灼红日,日日东升西落,夜夜以其稳定的形态固定于苍穹之一隅。乾坤以其稳定的形态沉浮于闪光的地平线,因而他们能以其宏大之德泽布洒于万世,使万物生辉。君不见闪闪流星,时而桀骜不驯地划破黑夜孤寂的旧貌,时而成群如雨般,刷新我们仰望天际的视野。流星以其多变的形态旋舞于苍穹,虽不能以其孱弱之驱给生灵以永世不竭之光芒,也没有固定永恒的生活轨迹,但它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顿悟觉醒之灵光……
且夫人俯仰一世,是循规蹈矩做个容之于方圆的宝钗姑娘,还是当个遗世独立“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的林妹妹,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得出统一志趣的话题。
先秦诸子,谁不想升迁授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君子之仕,行其义也”。然而偏偏有一个槁顷黄馘的庄子,不蹈世俗渴望“威福”之仕途,坚守心中追求之“闲福”,淡淡地告诉楚国的使者:“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且到了那久积沉疴的清朝,文人士族莫不埋首于故纸堆中,绝口不谈政事,不闻政事,腐败贪污亦仍旧戴你的乌纱帽,封你的万亩田。为何你――谭嗣同,偏偏不坐看这戴着罂粟花的老人寿终正寝呢?“望门投止思张俭,忍顾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那“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忧愤之心,是那“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魂,让他把生命轻轻托于菜市口之中,以流星的逝去,唤起沉睡的臣民。
循规蹈矩,固然能换得一夕或是一生之安寝,但是有那流星之璀璨――战国之时多了一门争鸣之学说:当涣涣千年的古诗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容于世俗韵的锦心绣口之学士;中华民国,在先者之流血中萌芽生长。
看那流星划破夜空之美吧!虽无纵横捭阖之利,虽无“好好先生”之美名;虽无被多数人所追捧之荣耀,但“流星”总有被历史记住的那一天的。
阅卷老师点评
泉州七中一级教师、2005年高考语文阅卷老师黄同异:
这些优卷作文,从命题、结构思路安排、文字表述上,都是值得学习的。
《执子与通子》这篇文章是当时阅卷组公认的满分卷,是一篇可遇不可求的“才子文章”。在场的大学教授曾感慨,让他们来写也未必能写出这样的美文。这是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章有深度有力度,大开大阖,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体现了作者的敏捷才思和深邃的思想,堪称大手笔。文章开篇对比鲜明,照应题目。接着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解题、破题。让读者对执子与通子认知达到相当的高度。到了文中,作者笔锋一转,大手笔地来赞美执子。整篇文章结构成对比螺旋式,平行结构中不乏推理,往纵深方向发展。倒数二、三段收尾圆满巧妙,再次引发对比,谈二者给后人的启迪,思想再度得到升华。最后一句有老师认为是“画蛇添足”,其实不然,这样铿然而止的收尾,响亮而有力。
其实冷静看一看,文章中的素材都集中在语文课本和读本一到六册中,顶多再加上《语基手册》中的一些名句,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考生只要对一个或多个名人、一部或多部文学力作吃透,就可以为我所用。不用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走常道也能出精彩。
《星星发光,张扬个性》这篇破题简洁,直接阐明作者的倾向性。文章层次感比较强,从对个性的阐释入手,反对模仿,肯定了秀出自我、张扬个性的重要性。最后倒数第二段,又提出要个性必须符合“圆”这个规矩的限制,巧妙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文章应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
《坐看流星划空时》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符合散文文体的要求,文章段落比较多,但是形散神不散。文章通过列举宝、黛、谭嗣同等人的事例,以他们的灿烂多彩和不拘一格的人生,诠释了人生应该丰富多变、宁可像流星那样灿烂一时,也不愿平庸一生。文章内容丰富,可见作者丰富的只是储备量。
《八-十八-二十八》这篇文章生活味非常浓厚。我记得《读者》中有类似内容的文章,不过考生能在短时间内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属难得。和其他几篇不同的是,它没有应用大量的典故、名言名句,文字朴实而流畅,构思也很巧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提炼。
上海市2006高考作文题:《我想握着你的手》
上海地区高考作文题为:“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我想握住你的手(1)
在这里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开门见山,干脆利落,总领全文。)
有人说过,在真相面前沉默这等于说谎,是的,在真相面前,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将它裸呈于世的,因为它往往伴随着阻碍、排斥,甚至生命的威胁,在当今这个虚假泛滥,谎言遍地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躲藏、掩盖与抹杀。而令人欣慰的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畏于困难艰险,敢于把真相道明,所以握住你们的手,是我内心真切的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我崇敬的不仅仅是你的真言本身,更是你强大的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说真话听似简单,殊不知那些勇士往往承担的是各方面的压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由崇敬到支持,使“想握住”的愿望更进一层,高耀洁和张纯如,缺少的不是勇气,而是身后的支持,这时候作者便挺身而出了,“握住”的力量便更强了,仿佛“哥们,别怕,有我呢”。这是原因之二。)高耀洁,揭露艾滋村的第一人。但这位老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与奖励,而是人们的质疑与某些地方官员的威胁。张纯如,勇于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美籍华人,从她的照片上我们很难想像这清秀的脸庞与弱小的身躯要面对的是繁重的洞察与采证,更要抵御的是右翼势力威胁她生命的恐吓。但是最终这位年轻的姑娘还是用自杀结束了生命。我真是痛心,为何我们不能在他们境遇困难之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支持,哪怕只是相见时或在内心里握住他们的手,使他们感到不孤独,因为这个后盾足够坚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想让你带领我前行。每当我在真相面前徘徊,事实面前犹豫,都会有这么一双有力的手牵引着我,虽然无语,但我的内心已感到:我要说真话.(由握手到牵手,由默契到行动。这是原因之三。)我想握住你的手,更希望全社会都能握住这些手。相信这种力量将换来一个更明净的天空。
(由个人到社会。照应题目,呼应开头,升华主旨,使“握手”的内涵更加丰富。)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疲。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不挠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NB021#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却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 许回首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弃的巨大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越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已经看到它在昭示着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四川考生 )
名师点评:这位考生以“风”为载体,寄情于“风”,表现了自己要“学习风”,“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的坚定信念。作者让“风”在文中一以贯之,不但打造出一个韵味十足的标题,而且以风设喻,紧密扣题,拟就了一个饱含哲理的开头。然后审视历史,评说古今,议论中外,摆事实,讲道理,作喻证,分别列举狄金森、苏轼和梵高的感人事例,表明自己钟情于风的理念。所谓“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就是指唯有藐视挫折,才能化解痛苦,让快乐洒满生命的旅途。不仅如此,作者还引用了著名作家梭罗关于风的名言,使文章更具迷人的芬芳。
全文构思新颖,诗意浓郁,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获得满分,当之无愧。(唐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