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因那一刻它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

   ――题记

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地慢慢没入时间的深渊。然而在涌动的浪花背后是广阔深沉的海洋,这一动一静的转换结合,构成了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然而,花总是会谢的。渔阳鼙鼓终于让大唐盛世成为了历史。锋芒地绽放常常是一种能量迅速耗散,当潮水涨起时潮落也就成为必然。余秋雨说,唯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长久。我想,这便是历史的法则。火烧岛上的柏杨遭到长期的囚禁和妻子的抛弃,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并最终从一个愤青成长为一个热情却不偏激的思考者。锋芒毕露没有错,然而我们要找到一种更持久的方式。路途是遥远的,若一路狂奔而去,我们很可能如古希腊马拉松英雄一样,在冲过终点后倒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虽然慢,但终会到达。这就是年少轻狂之后的思考和成长。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当我们年少时,要有绽放锋芒,展现自我的胆略;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要学会慢慢使自己圆满,丰盈起来。成长,便是如是的一个充实的过程,当我们完成了这样一个渐变,我们便能如朗月朝阳般,向世间投射出圆润的光芒,我们便是历史的大海中最纯粹与丰满的一滴水珠。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杂”,相信大家一定都认得我,今天,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吐露自己的心声。

  众所周知,五千年前,我的老爹仓颉,一日突发奇想,想到造什么字,于是乎,我,连同我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便来到了人间。起初,我和我的兄弟们一样,长得并不如此难看,但孰知我一生下被定义为“混乱”、“杂乱”,被打成“贬”派,为世人所鄙视。于是,逐渐的,我就被越改越丑,名声也越来越差。

  几千年来,大家只要看到我和由我组成的词,像嘈杂、杂乱无章等等便皱起眉头,这大大地刺痛了我。于是,在这几千年中,我只能背着大黑锅,躲在字典的角落里。

  不久前,我外出溜达了一圈,到家后不禁“归来泪满襟”,感叹科学与民主的伟大。

  事情是这样的,我去书店探望一个弟兄,在门口,便看到出售××杂志,我一惊:我的名字居然在上面。见了那位老兄,问及此事,他拍了拍我,笑道:“老弟,现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快,信息的更新与生产也日趋频繁,人们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需要了解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多东西汇到一块儿,就成了杂志,供人们参考学习。”看到我在得意地笑着,他说:“走,到其他地方看看。”

  迎着春风,迈着轻盈的步伐,我们来到了科学院。那位弟兄指着一位专注于书本的长者对我说:“他就是研制出杂交水稻的科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用两种不同的稻子各自有优势的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高产水稻,如今,杂交水稻一词已经家喻户晓,你的名望也越来越大,而且,大家对你的印象,也渐渐变好。”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昂着头离开了科学院,来到了附近的一所高中。在一节生物课上,我突然听到那位生物老师跟学生们讲述着“杂种的优势”,我一听,不禁心中一股无名怒火:这不是嘲我吗?看到我一脸怒容,弟兄噗哧一笑,道:“我看你是老观念,生物中所谓的杂种,是指生物具有Aa两种等位基因,而且这种生物往往更适应环境。”我听后又羞又愧。之后,我又听了一堂化学课,聆听着化学老师讲述着“杂化”的定义与其优点。

  心存感动,我回到了家里,感慨这世间观念的变迁。曾几何时,我徘徊于汩罗江边,想效仿屈原,一了百了。而今,当我一处处看见自己的名字,一遍遍听闻自己的称呼,满足的同时,我终于感到,一个字是褒义贬义其实无所谓,只要能尽职尽责,为人所用,便算完成应尽的职责。

  (本文得分为65分)

  简评:本文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述作者自己对于“杂”字涵义的具体理解或取舍依据,而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杂”字通过世人对其态度、评价的变化,反映出整个社会、人类科学观念与人文精神的进化。文笔轻灵活泼,立意也更有深度。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四起。

  在一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桃园中,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从此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丽佳话。

  乱世出英雄。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自从遇到了刘备,他的三顾茅庐让我诸葛亮感激涕零,心知终于遇见心中之名主,扬名立万指日可待,从此出山助刘备成就鼎立三国之霸业。

  手足情深。主公与关、张二人情同兄弟,出生入死几十载。关张二人忠心不仁。关云长号“美髯公”,在刘备落难时用锦囊护须,身在曹营身在汉,过五关,斩六将,送二嫂。张飞长板坡一战,早已扬名立万,为不可多得之虎将。

  但我与他二人及刘备主公的关系,却是十分微妙。

  先是我上任之初,张飞便恃才傲物,看不起我这山野之人,以为我徒有“卧龙”之虚名,与我打闹,不听军令。后虽为刘备所劝,但仍是久久不能释怀。我宽之于人,待他二人向来不薄,但却知自己永远也无法代替他二人在主公心中之地位。

  公元264年,关云长虎落平阳,为孙权部将吕蒙所害。主公大痛,隐隐有伐吴之心。我心知不妙,几月后,张飞为部将杀害后,凶手降吴。一载之内,五虎上将如灰飞烟灭,折伤殆尽。主公哀怒之下,草率出兵,亲率六十万大军,扬言灭吴。出发前那夜,我知主公此去必定是凶多吉少,苦劝道:“主公,节哀顺变,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奈何与操贼坐收渔翁之利?”言曰:“我与他二人同生共死,今二人已死,我有何面目见二人阴魂于地下!”并下令有谏其勿出兵伐吴者,斩!那夜,我痛哭流泪,知自己已无法挽救危机,更深知他三人血浓于水之情。

  果不其然,主公为陆逊所乘,火烧连营六百里,大军所剩十之一二。蜀国大势已去也,三军痛哭俱缟素。一代名主,也于白帝城殒落,从此我孤单一人,操持军国大业,呕心呖血。

  出师未捷,我“卧龙”愧对蜀国百姓!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我常想,如果我诸葛亮能获得主公对关张二人那样的情谊,也许我能避免这八百里火烧连营的悲剧,如果没有关张,蜀汉不会元气大伤,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未可说也。天意作弄人,一切皆随缘,如此,我孔明只好哀叹一声:

  即生亮,何生关张?

  评点:取历史的一点因由,依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新编”一则故事;或者按照试题中提供的寓言故事演绎成另一篇寓言:这类写法在今年我省高考作文中是不少见的。前一类考卷中,新编的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如何姑不论,但是,往往在审题上见出了高低。本篇可以说是对蜀国历史的一种解读:诸葛亮是刘备三备茅庐请出的军师,然而在这位蜀主心目中,远不如对他的拜把兄弟那么亲近。在诸葛亮看来,正是刘备的无原则的亲疏酿成一个接着一个的悲剧,感情亲疏于国于人造成的危害竟至如此!可见,这则故事与考卷规定的题意可谓贴合得很紧密了。全篇以诸葛亮对待刘关张的一贯态度特别是在刘关张各自演出的悲剧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集中、清晰,结构紧凑、完整。语言表述还有毛病,有的是考试中常见的。

  (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颜 雄点评)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