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与停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
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作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文中引用《开心辞典》中青年在答题台答题的情景,真实生动。很巧妙地切合了题意: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文笔也较为优美流畅,“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这样的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
走在街边,我们总可见到这样的情景:音像店中,那轰鸣的音响中传出的始终是那节奏感极强的英文歌,人们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英文歌专卖区,而那零落的、稀疏的民乐CD盒上却满布着灰尘。
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便涌出一股酸楚:“汉语真的走向衰落了吗?”大开的国门给我们带来了繁荣的经济,而那外来的语言也似潮水般涌入了年轻人的大脑,淹没了大街小巷。于是少了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多的是一份沉重的哀思……
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用她那独特的婀娜带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的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青涩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池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
汉语也是神奇的。某位作家曾写过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文言短文。内容浅显,但据说通篇文字只有一个读音“shi”(当然,音调不同),这实在令人惊叹。也许,世界上也只有汉语能做到呢?
可是,我们拥有着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却为何要弃之不顾,而去追寻其他民族的语言呢?每个国家的人都会说:“我们的语言是世上最美妙的语言!”唯独那些不可理喻的崇洋者疯狂地攻击着自己的母语,着实令人费解。
德国有这样的规定: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必须使用德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学习英语,本是为了方便与外国友人沟通,而我们甚至连面对同胞时也讲英文,这是为哪般呢?百年前,中国被武力奴役,不想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被语言奴役……
翻开线装书本,淡的檀香味飘进鼻子———这才是灵魂的味道啊!飘逸的李白,哀怨的易安,豪放的东坡,他们费尽心血构建起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然而这灵魂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飘散了吗?不!决不能!请让我们一起张开双手,拥紧我们的灵魂吧!
【点评】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灵魂,灵魂的塑造是要靠文化去浸润的,而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又依赖于属于自己民族的语言(母语)。“拥紧自己的灵魂”这一标题所具有的深刻含义看似与“母语”无关,但细细读完全文,你会为小作者击掌叫好。
作者首先从街边看到的情景引发出“母语真的走向衰落”的疑问,疑问对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出交代:国门大开、经济繁荣、外来语言冲击。这样背景下的国人该如何认识“母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出“汉语”特有的意蕴美和独特性,并作为民族的财富置于世界范围内的审视,直指将“母语弃之不顾”的行为是对民族的不敬,对国家的不忠,进而从历史的角度提出拥有母语,才不会再一次被奴役。
灵魂的味道是从民族的语言中飘透出来的,拥住我们的语言就是拥紧了我们的灵魂。全文一线展开,逐渐深入,将母语化作民族的灵魂提醒每位国人拥紧。
祖国妈妈:
您好!
您听到您的儿子台湾深情的呼唤吗?祖国妈妈,我们虽为母子却天各一方。虽然遥遥想望,却不能时时相拥。我渴望赶快回到您温暖的怀抱,感受妈妈您的温暖,您的关爱。
妈妈,您知道我对您的日夜思念吗?您感受到儿子的思母痛苦吗?妈妈,我知道您能。我渴望不久的将来能提篮春光去看您。那篮里将装满我多年来对您的思念,那篮里也更装满我那感恩的心,报答的情,丰硕的果。
回想以前的日子,真的让人沉醉不少。那时的我常依偎在妈妈您的怀抱,享受慈爱的抚摸和妈妈您促膝交谈,沐浴在母爱的春晖之中。记得妈妈您为防止我调皮,还设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我。正因为母妈妈您那时的管束,才有了我今日的日思夜想的感恩回报。我想提篮春光看妈妈时日很快就要到来。
然而,美好的日子却是那样的短暂,太少。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我家的大门。甲午战争中妈妈的失败拉开了我惨痛命运的序幕。尽管我试图反抗,却也成绩寥寥。只能任人摆布,落入别人的怀抱。
从此,我和您祖国妈妈只好天各一方,不能相抱。
不久,我看到了光明的曙光,回归的来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使祖国妈妈拥有了昔日的雄风。使我有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我欢呼,我雀跃。就在此时,蒋介石的军队突然跑到,把我夺跑。美国的干涉,让我又一次的失望难逃。
时光荏苒,车轮在跑。今日的祖国妈妈扬眉吐气,无比自豪。昔日的七子,如今还有我一个没有回到妈妈您的怀抱。渴望回归的心情,妈妈您怎能不知道。然而,台独势力又要重搞。一国两制,他们不要。另立中央,确实不好。我们气愤,妈妈您也知道。
我知道,祖国母亲您的大度,您的策略都是为了我好。采取和平方式让我不损一丝一毫,完整回到祖国妈妈您的怀抱。
您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我好处,我已亲身体会到。您的良苦用心很快就会得到回报。我知道我回到您的怀抱的时间马上就到。
祖国妈妈,您放心等好。我正在飞速发展,我要以崭新的面貌回到您的怀抱。那时,我
可以自豪的报到。提篮春光,把您看饱。那篮里有您想不到的成就和骄傲。提篮春光看妈妈,妈妈的您的容颜永不会苍老。
预祝:提篮春光看妈妈的时间早日来到。
您的儿子:台湾
2007.06.07
[简评]
本文作为安徽高考作文的标杆文,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体裁独特,构思新巧。作者采用书信文体的形式,通过儿子台湾的口吻,来表达儿子台湾对大陆母亲的思念感恩之情,以及渴望回到祖国妈妈怀抱的殷切期盼。在阅读了众多考常规文体后,这篇书信文体便令人眼前一亮。同时,把大陆比妈妈,把台湾比儿子,恰当贴切,构角度独特,构思新巧。
二.感情真挚,主题明了。文中历数了祖国妈妈对儿子台湾的呵护体贴。字里行间,包涵浓浓的思念之情和感恩之心。文章中呼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既增加文章的文采,又增强了抒情的效果。文章点题自然,过渡巧妙,主题表达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