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

  ―――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

  就这道作文试题,不少考生只满足于演绎试题材料中的某种滋味,未能对材料进行深一步的开掘、拓展,立意显得一般化,缺乏深刻,缺少思辨。本文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

  在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积极思考,善于思辨,是该文脱颖而出的秘诀。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莎莎迅速地将左手中的钱放到笔袋中,用裤子擦了擦湿漉漉的手,她一直用手拿着这钱,心咚咚跳个不停,手心直冒汗。老师站在讲台上做捐款的最后动员。莎莎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她是班里的特困生,平时上学多半的钱都免了,她的钱老师会要吗?老师拒绝了怎么办?她心中的鼓敲得更响了。

  莎莎听到后面的女生正在讨论着,“嗨,你交了多少?”“我交了十块。”“你呢?”“我就只有五块。”……莎莎的脸更红了,她想着笔袋里的一块七毛钱,太少了,不交也不会影响大局的。她低下头,看着自己那双快磨破了的布鞋发起了呆。她回想起她悄悄退学的那一天同学们为她捐款的情景,眼睛不禁红了,心也湿湿的,那些钱零零碎碎的,不知有多少是大家的零用钱,里面也一定有彤彤的那一份。这次彤彤病了,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够,彤彤家也一定很困难了。虽然只有一块七毛钱,但给彤彤买一片止痛药、一瓶水也好啊。莎莎定了定神,横下心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老师收下这钱。

  这时老师已经快收到莎莎这边,她有些担心,莎莎家困难,这一次不一定会捐钱。这么多同学,怎么做才不会伤到她的自尊心呢?老师不安地看向莎莎,迎面看到了莎莎红红的眼睛,难道猜中了?怎么办?

  终于到了莎莎身边,老师看着莎莎红红的眼睛说道:“莎莎,你不要交了,你家里也有困难,大家都知道……”莎莎的眼泪涌了出来:“不,老师,你一定要收下我的钱,虽然只有这么少,但是一定要收下啊。在我最最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大家用爱心换回了失学的我,让我能继续学习。对于我来说,这就如同再生,现在彤彤病了,我也希望用我的爱留住她的生命,让她重生。虽然只是一点点,但是……”莎莎已经泣不成声。老师愣住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她在困苦中挣扎着,却坚定地向同伴伸出了援助的手。这是怎样的钱啊,一毛一毛折得整整齐齐,虽然只有那么少,却装着孩子金子般的心。在“爱中生”,这是怎样的呐喊啊!

  老师含着泪接下了莎莎的钱,对大家说:“彤彤一定会在爱中重生,还有我们。”

  她想孩子们也许不会完全明白自己的话,但她已经明白孩子们金子般的爱,一定可以换回整个春天。

  【点评】

  本文先以三个疑问句来表现莎莎心中的忐忑不安,再以三个疑问句来表现老师心中的踌躇不安,而分别埋藏在两个人心中的“不安”则成了吸引读者的两个悬念。而莎莎的心“咚咚地跳”“手心直冒汗”“脸更红了”“低下头”“发起了呆”“眼泪涌出来”以及“老师愣住了”“含着泪”等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有机结合,既凸现了师生在爱中彼此沟通,在爱中相互支撑,在爱中升华品性这一鲜明主题,又展现了作者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的写作功力。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山东考生?

  谁不期盼破晓的绽放绚烂一季的辉光??

  谁不渴求篱下的花艳夺魁满园的荣耀??

  谁不梦寐蒹葭的双生双息羡煞湖光的潋滟??

  谁不欣赏蝴蝶曼妙轻盈的舞姿、动人的旋律之下婉转的飞旋,又有谁彻悟了蝶变的焦灼、等待,临近破茧时耐不住的狂躁,好似一跃而生出温柔一刀的牢笼,然而那守不住一季的庄重之蝶,在破茧期未到便提前赏览景致的顷刻,断翅的断翅,无触的无触,残缺的身体孕育了一年的包容却抵挡不住这一季的浮华。?

  我为残蝶感到万分的悲痛和莫大的伤情。它们佝偻着不健全的躯体爬行,想饮草叶上的露水,微弱的渐黄的草叶已没有青绿的映象,残蝶没能感受到露珠的清凉,它不堪忍受这折枝的生命之重。蝶儿蝶儿,草叶尚且知道春末的最后一缕风将结束自己的童年,开始迈入青年前的这场成人礼,为何如此灵动的你却等不得片刻,扑闪出自己满世的妖娆,而换来今生莫大的悔恨。?

  你需要等,草叶需要等,嗷嗷待哺的雏鸟需要等,最伟大的英灵们需要等,等待不是静静伫立,等待不是兀然独坐,而是为生命戴上一顶更美的花环,为人生披上一件更华美的羽衣。等待不是久久地凝望,等待也不是迟迟不归的痴傻,在等待中我们磨炼心智,锻造刚硬的围墙,保护自己娇弱的精神世界。等待不像温室里的花朵,在潮湿温暖的花房里自在悠游,永远走不出那比掌心高出一度的温暖。这种娇怜之花的等待像是天上的群星,永远蜗居在银河系,在那里活得潇洒烂漫,而一旦陨落则是废石一样暗淡无光,失去了往昔的润泽。这样的空虚等待和那提前破茧的蝶儿如出一辙。?

  蝶儿何尝不悔过?想回到往昔的辛苦,尽管现在想来那往昔的辛苦是多么的不足挂齿。若是回到那曾经的似水流年,我知道你是会坚守住那短短一季的犹豫。春去夏来之时,满园芬芳之时,阳光沐浴大地,雨水清洗草茎,乌云遮蔽艳阳,鸟儿做伴歌唱。而蝶儿将是满园最美的舞者,翩翩飞舞直到秋叶成堆,你默默坚守的灵魂仍不会枯萎!?

  春来草自青,等待那初春、仲春或是暮春的来临,让春点亮你彩色的人生,拥有心底的期盼,怀抱着坚守的本真,我们都会有蝶变时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

  【名师点评】?

  本文出彩之处在于创新。全文体现出画面优美、语言动人、文学形象鲜明等特点。?

  画面优美。作者围绕题目蝶变组织材料,主体对象形象美。蝶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是个传统的审美意象。从庄周梦蝶到蝴蝶梦,再到《梁祝》中的化蝶,其文学意象丰富多彩。而在作者的笔下针对春来草自青,从一个角度诠释了它的含义,即一定要等待,耐心等待破茧期到来,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美好。?

  文学形象鲜明。作者在本文中描绘出蝶变的焦灼的心态与行为,其结果断翅残触,因缺乏必要的等待,换来今生莫大的悔恨。说明只有怀抱着坚守的本真,我们才会有蝶变时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的道理。?

  语言优美动人。仅以文章开头为例,如谁不期盼破晓的绽放绚烂一季的辉光?谁不渴求篱下的花艳夺魁满园的荣耀?谁不梦寐蒹葭的双生双息羡煞湖光的潋滟?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的句群,既总领全文,提挈下文,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意。(朱庆和)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