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很喜欢张韶涵的这首《隐形的翅膀》,
因为我认为其实无论是谁,都一定会拥有一双专属于自己的隐形的翅膀。那双翅膀带着我们飞过绝望,让我们的梦恒久比天长。以前我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从来就不懂得去主动和别人交流,渐渐的,我陷入了孤单之中。曾有多少个晚上,我独自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抱着泰迪熊,孤独地流下眼泪;曾有多少个白天,我独自一个人走在喧闹的街道,但却好像与世隔绝似的;曾有多少个黄昏,我静静的趴在阳台上,独自一个人看着太阳慢慢的消失不见。直至我认识了她,我才发现原来我也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总喜欢坐在树荫下的长凳上,呆呆地看着天空,仿佛天空可以将我的忧伤全都带走,天空是我唯一能依靠的朋友。而她的出现,我相信一定是天空派下来的天使。
介意我坐下来么?一把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本来的宁静。我缓缓的转过头,是一个女孩,她长得很可爱,大概十四五岁,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犹如一个天使。坐吧!我轻轻的说道。她在我的身边坐了下来,轻声的对我说:你好像很孤独哦!这是第一次有人跟我说这种话,我有点不习惯,于是我没有说话,选择了沉默,只是微微点头。其实你知道吗?我也曾经像你这样子哦!和你一样的孤独。她微微的对我笑了笑,但是我后来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会孤单了,因为我忽略了它,那双隐形的翅膀。听了她的话,我不由得低下头,默默地看着她。
或许你会觉得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孤独吧!但是其实只要你发现你身后的那双翅膀,相信你会快乐起来的,因为那双翅膀会带你飞过绝望,让你看到希望的存在。她微微的笑了笑,站了起来,转身,离开,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我呆呆的看着那个消失在人海中的女孩的背影,在那一瞬间,我有种错觉,觉得她一定是天空派来的天使,现在回想起来,或许真的是那样吧!而我知道的是,在我遇到她的那一刻,我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我的脸上一直挂着莫名的微笑。我感谢她,如果不是她,或许我现在还是一个孤独的女孩吧!是她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请相信吧!每一人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让它带着你飞过绝望,让它带给你快乐和幸福。
面对狂风巨浪,海燕对自己说我能;面对山路崎岖,旅人对自己说我能;面对强者如林的高考,我也要说:我能!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年轻的生命需要我能来增光添彩。为了理想我们需要这份自信、勇敢。让我能的声音回荡在岁月谷中,用汗水而不是泪水充实我们的生命。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这样一种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自信,成就了他的一生,成就了中国革命。试想,如果毛泽东没有这种我能的自信,怎能成就他的伟业?也许,现在人们不会记住他的名字,中国也不会解放。我能让年轻的生命绽放出花朵,在金色的季节里盛开。
丛飞,一个年轻的生命可以担得起这重量吗?以一己之力能改变社会吗?眼前的这个坚毅而善良的年轻人说:我能!一句话,两个字,是一个年轻的灵魂所具有的自信,单纯的信念,正义终会战胜邪恶,他相信这个社会因他的信念而变得更美好、更公平,他做到了,自信让他变成天使,将爱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每当从电视上看到杨利伟那张坚毅的面孔和自信的笑容,刘翔玩命的奔跑,中国印上舞动的北京,我都会感觉到中国的气质--自信,中国就像一个强壮的青年,拍着自己坚实的胸膛,对着世界,大喊一声我能。而我们所有人就是他的血,沸腾地充满激情地流淌。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是属于我们的世界,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自信,我们克服困难;因为自信,我们充满希望;因为自信,我们无所畏惧。
中国在我能的回声中,踏上了征程。我能如此简单的两个字,它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与希望,在这人生的道路上,喊一声我能,给自己加油,你会走的更远。
阅卷小记
文章开篇简捷,直接切入题意,谈我能与自信的关系。接着,文章引用毛泽东和丛飞、杨利伟、刘翔的生动事例,很贴切,很有说服力。文章最精彩之处是最后的议论,很有感染力,读后令人鼓舞、振奋。考场上能够写出如此慷慨激昂的文字,实难可贵。
面对茫茫宇宙,你看到的是一片黑色背景上,繁星点点,很美。可是当你看到这眼前的一切,称赞繁星的美丽、月亮的传说时,你能了解到它的真实内含吗?眼前的繁星如此之小,你会想到小星星的体积大于月亮甚至大于地球吗?当你了解到这些后,当你再次观看星空时,你一定会为宇宙的玄妙而赞不绝口,那时你的评价不会再局限于某种外表了!
当然,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外表入手的,但表并不代表本质。有人外表美丽,内心却很污浊;有人肢体残缺,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演员出身的江青,她外表的美丽可以说倾国倾城,但在这美丽的外表掩盖下的却是一颗毒辣的心肠,一颗篡权夺位、祸国殃民的心肝。与其相反,高截位瘫痪的张海迪,凭借着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毅力,在病床和轮椅上依然抒写着自己璀璨的人生,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我想任何事物的内含都需要去分析,像茶一样去品味,品出其中的志趣、风格和精神,品出其内在的生机、兴旺和顽强,由此感染你,让你拥有更多的激情去投入生活。
品味人生,认识世界,要善于透过表面看内在。一朵美丽的花,必定有健康的内部结构;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可以通过一个眼神、一次行动表现在外;一个自信的人,表面一定是面带微笑、昂首挺胸,一个团结强大的民族中,一定凝聚着无数善良、友爱、勤劳的子民。所以当一个人站在你面前,无需过分去在意他精致的五官,或高挑的身材,请你去观察他的眼神、表情、行为动作以及精神面貌吧!这样有利于你认清眼前到底是高致值得欣赏的真美;还是只限于外表却败絮其中的空壳了。
“入乎其内。出平其外”是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入平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认识事物,必先入其内,这样才能接触到活生生的事物,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素材。试想没有见过马的人,怎知骏马奔驰如风?没有吃过葡萄的人又怎知葡萄的酸味?只有深入鲜活的大千世界之中,才有对万事万物的感性认识。当我们有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后,还应“出乎其外”。置身子万物之外,才能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看到事物之间、生活之中的差别和规律,才能体味出对事物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这样才真正了解了生活的真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心去品味属于我们的生活世界吧!
【点评】:这篇议论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命题意图,其思路层次十分清晰。“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外表入手的,但外表并不代表本质”、“品味人生,认识世界,要善于透过表面看内在”、“‘入手其内,出乎其外’是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这些观点都显示出作者的认识是层层深入的,一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心去品味吧”收结全文,明旨扣题,意味深长。可贵的是,在论证分论点时还选择了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论证,张海迪与江青的对比、马与葡萄的论说,使得道理明确而深刻。但是,事例欠典型,论证缺乏必要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