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颗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进化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耳边;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理论震惊了全世界。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事物却让人悟出了天地的玄妙,品出了人生的韵味。的确,正是众多细微的东西组成了这个世界,也让人从它们身上感知了人格的伟大与卑微,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我原本不知一张照片里可以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尤其是一个曾经无所畏惧的生命。日本有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伊丹,他的电影抨击时弊,揭露了不少黑社会的真实状况。各种恐吓、报复的行为都不曾使他退却。可谁也想不到,在一张捕风捉影的照片面前他结束了生命,而那一张破旧的照片已然成为他怯懦人生的集聚反映。人性的无知与懦弱在他身上展露无疑。
然而我又想起了拜伦的《希隆的囚徒》,那“囚徒”就是波尼伐——一个日内瓦的英雄。在被囚禁在希隆古堡的死亡监狱中时,他时常望着那扇高墙上的窗,普通的窗,在他而言就是整个世界,是自由的象征,因为那是唯一与天空相连的地方。他开始日以继夜的在墙上凿坑,只为攀上窗口,看一眼外面的湖泊和山川。他终于看到了,比想像的还多,湖中有小鸟,山顶有积雪,一切都那么安详。而那扇普通的小窗,在千百年后,依然被来来往往的游客瞻仰着,因为它是一个顽强生命的象征,是一个英雄的象征。
我们总能在微小的事物上看到美好的品性,像泰戈尔总观察着人间每一寸草木的生长,每一朵花儿的绽放,“让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正是这样的体现。
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
我们清晰地记得,当欧.亨利笔下的琼珊看到那片小小的叶子时,生存的希望在瞬间燃起耀眼的火焰。那一片小小的叶子却集结了贝尔曼老头毕生的热情与梦想。
让我们的眼睛更纯净一些,去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上找寻生命最真实的色彩。别只看见太阳,而忘了水滴里射出的阳光。
【点评】:在阅卷过程中,这篇作文获得了我们几个阅卷教师的一致好评,这位考生不仅语言功底极好,而且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但组织得当又不落窠臼,令看多了“苹果砸在牛顿头上”、“雷锋默默做着好事”等俗套材料的我们耳目一新,所以将它贴出,以飨各位新老朋友。
当一名孩童被不知是谁丢弃的瓜皮滑倒时,家庭、学校、社会却持有一致的态度,“出事了吧”简简单单地几个字。难道家庭、学校和社会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接触这大千世界,对这大千世界的每件事物我们都满怀好奇心。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孩子行为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的教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不随便丢弃废纸、瓜皮的等,这些都是父母教导我们的,家庭教导我们的。
进入学校,我们有了第二任老师,他教会了我们渊博的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进入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我们要用父母和老师所教会的,来建设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家园创造的更美好!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今时代,环境日趋恶化的形势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减弱,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随处可见,难道我们的环保意识已降低到如此地步吗?清洁工们没日没夜地辛勤工作,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清理这我们随手丢弃的废物。
他们不为别的,职位能够让我们的家园更整洁。
假如我们少丢弃一片垃圾,我们的家园将会更整洁;
假如我们少丢弃一片果皮,我们的家园将会更整洁;假如我们少吐一口痰,我们的家园将会更整洁;
假如——————
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换醒你们那沉睡多年的意识,擦亮你们的双眼,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吧!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们看到随地可见的垃圾时,请你们弯下腰,捡起垃圾,为我们的家园做一份贡献吧。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从小知道,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
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恕。
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的是,心灵是如何的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
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当你们如果因为仇恨而相识,不可否认的是,在你们的心里已经牢记住了对方的名字,如果你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那么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个可以谈心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宽恕,便能令我们多一位朋友。
美国前总统林肯幼年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一次因为顾客的钱被前一位顾客拿走,顾客与林肯发生争执。杂货店的老板为此开除了林肯,老板说:“我必须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不满意,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生意,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在许多年后,林肯当上了总统。做了总统后的林肯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的重要。”
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静。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写法的话题作文。文章先由两段由头引出“心灵应选择宽恕”这样一个话题。第一段是比喻性的由头,饶有诗趣,耐人寻味。第二段是以触动读者心灵的典型事例作由头,令人触目惊心,难以平静。
接着,文章以三部分论证了“心灵应选择宽恕”的理由。作者没有脱离“心灵的选择”去论述宽恕的必要性、重要性等等,而是紧紧围绕着“选择”,反反复复地说出“选择宽恕”的好处,和“选择仇恨”的恶果。通过一次次的对比论证,让人接受“宽恕”的心灵选择,而抛弃“仇恨”的心态。
全文道理虽说得不算十分深刻,但亦情亦理,贴心顺耳,如涓涓细流,荡涤胸襟,净化心灵。(陈妙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