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带着感动出发?

  安徽考生?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艰险与坎坷,我们不怕;风沙与风雪,我们依旧昂首向前。这是因为感动给我们的内心准备了最丰厚的食粮。带着感动出发,让人生的航向永远地朝向美好的远方。带着感动出发,让辛苦而漫长的生活因为感动而充盈着快乐与希望!

  【名师点评】?

  考生将带着感动出发放在生命的层面思考,放在人生的高度思考。生命,因为蕴藏感动,更会彰显它的绚烂、尊贵和坚强;人生,因为伴随感动,更会找到方向,阔步向前,充盈着快乐与希望。从这个方面看,考生的理性思维缜密而深刻。文章的选材凸显出两个特点:选材的教材化,譬如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史铁生的生命达观、苏武的牧羊于泽和王昭君的独留青冢向黄昏,既丰富,又深邃;素材的排比式呈现,规避了展开铺叙的俗套,既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又强化了求证的力度。(刘德海)?

  本文给出的启示是,写作素材不是匮乏,而是缺乏发现的意识,我们学过的教材,我们触摸的社会主体自我发现的素材更能融情入文。(刘德海)?带着感动出发?

  现在是25世纪,我独自一个人坐在房里发呆。窗外一片喧嚣,美丽的天空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颜色,人们的神色麻木,行色匆匆,使我心里觉得涩涩的。飞快的城市化节奏让每个人都气喘吁吁,觉得我们应该出发,寻找些什么。?

  有敲门声,小叮当走了进来:今天我们有新的行程,出发!?

  我还没反应过来,已被他拽进了时光隧道?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带着感动出发?

  岁月浸染红尘,时间风化记忆。?

  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

  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

  翻开史书,我常常会被那些垂青史册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于是今夕,不如挂一盏明心灯,流一脉思古情,驾一叶之扁舟,带着感动出发,寻找那些感动于心的人们。)?

  心随苏武?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贝加尔湖畔出发。)?

  胡茄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

  (苏武,你用汉家男儿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动。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顺历史渊源而下。)?

  风追司马?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西汉大牢里出发。)?

  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司马迁,你用挫折编成了一支羊毫,抒写了感动的心。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穿越历史的长河。)?

  天佑中华?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5月12日后的中国每一处出发。)?

  2008年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却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

  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

  (让我们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

  【失分警示】?

  这篇文章被判为二类卷:10分(内容)+17分(表达)+15分(发展)。就表达和发展两项考量,文章可圈可点: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没有空浮的华丽,却有盈盈诗意溢荡字里行间;选材的典雅与现代相映成趣,典雅之心随苏武和风追司马,源自所学教材;现代之抗震抗灾的一个个感动的片段。但问题出在哪儿?点题模糊,以致文章脱离带着感动出发之眼、之魂。考场作文必须点题,不点题就有离题之嫌,不点题就有事前预备了相似的文章考时照抄之嫌,而水到渠成地点了题就说明文章没有脱离制约的路线盲目乱跑,就说明文章与标题密切相关,彼呼此应。如果能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反复点题,则更能使文章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而各部分的内容也更能有机地加强联络。上面文章每一部分的括号文字便是升格后添加的,这样,三个部分就统一化,更好地表现主题了。这里,强调一点,考场作文的点题主张醒目。点题要明白题眼,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属于动宾结构,修饰出发,所以文章的落脚在感动,点睛在出发,其实出发一词可以拓展:出发干什么?出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去出发?出发的信念是什么?等等这些全凭考生的理解和延伸。(刘德海)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袋鼠族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1998年,首先出现在英国新闻性论坛《时报》中。它最早用来形容西方国家中已经达到成年而无法独立,仍然依靠父母供养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今,在我们国家,袋鼠族被用来泛指还未成年但是由于被家庭宠爱而失去自理能力的孩子。

  诚然,我们国家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孩子们享受的待遇却也高得令人咂舌。父母为孩子创造宽裕的经济条件,学校为孩子提供优良的教育设施,社会为孩子提供各种保障和健全的服务。简直是无事不管,无微不至。我们不难从中得出结论:如今的未成年孩子正如一个个袋鼠宝宝,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袋子里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固然能够很安全很健康的成长,可是袋鼠始终被装在袋子里,它没有感受过外面自然的温度,没有走出来锻炼锻炼筋骨,更没有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蓝天下、茵绿的草地上奔跑。它没有独立获取过食物,何谈有生存能力?它没有见过云消雨霁,何谈有搏击风雨的能力?它没有摔过一跤,何谈有获取成功的能力?一切一切的疑问,不能不让我们对袋鼠族产生担忧。

  国家昌盛靠人才,而人才质量靠教育,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在传授理论传授知识,忽视了实践和能力,还是把受教育者装在了袋子里。再者,艰苦奋斗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它表现为保持节俭的生活作风,保持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让这些袋鼠族做到艰苦奋斗吗?

  如此说来,如今的袋鼠族就将成为不可雕琢的朽木了吗?我们事业的大厦会面临危境吗?

  当务之急,我们要全面更新人才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制度,让袋鼠族走出袋子尝试去拼搏,去竞争,去受挫。顽强的斗志和毅力都是在身经百战的历练中产生的,只有将这一族袋鼠完全蜕变为真的勇士,我们才能说我们的事业有了希望,社会的和谐有了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袋鼠们也该自觉告别袋子,在自然的风雨中做回真正的自己,在自由的天地里收获心灵的丰盈。

  阅卷小记

  考场作文宜小中见大,不宜从大处着笔。因为受中学生思想认识和作文篇幅的限制,

  大处落笔往往容易导致内容空洞。而这篇文章直写当代教育与国家前途的关系,落笔相当大,

  但是因为形象地引入了袋鼠族这一概念,文章并不因大而显得空。看来,恰当地运用比喻手法的确是使文章生动形象的一个好办法。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