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邪恶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上的一句话。一个透明的人面对那不透明的世界时,潜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欲望开始苏醒,于是,就有了那个邪恶的隐身人以及这部惊悚的影片。
真正的不安并不来自于片中的可怕情节,而是来自于我对自我的拷问,“当没有任何规则制约时,你会做坏事吗?”我的答案竟是:我会!这是源自人性之下的潜伏的欲念,也许外面每个人心底都静置着邪恶,而禁锢邪恶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诸多暴行。
我认为,人类文明的根本象征在于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类摆脱野蛮的标志。起先对于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之,唯德必危。这就是说,没有强制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一点上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方法,儒家所谓“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和流动,却可以约束由欲念产生的行为,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则。我们的邪念可能将某种道德颠覆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邪念无从迸发,并扶正着道德之树,从而形成了法制社会。可谓“人性本恶,而人行总善。”
道德是规则的基础构建,但违背道德却未违背规则,纳撒尼尔·霍桑笔下的威克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人物,也许是出自对流浪的热望,他在某一天离家出走,却只到离家仅有一个街道之隔的旅店住下,并且一住便是二十年。这个离家出走的流浪者更引人注目,读者不禁会由此丈量他距社会伦理道德间的距离,他违背了道德,脱离了本位,但我们不能说他有任何越轨行径,而老练的霍桑为我们解答了难题,他在最后写道:“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永远地地遗弃。”这个威克菲尔德将被事实上也的确为这个世界所遗弃。在这里,威克菲尔德违背的是另一种规则,一种社会法则。
正如《麦田守望者》中斯宾塞先生对霍尔顿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我们却要遵守每一项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是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参加这样的“球赛”,就只有遵守所谓“规则”。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题,这位为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
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扶养大的同时,早已变得空荡。
二十年的独守空房,几千个夜晚无尽的相思,都化作那滚烫的泪水洗掉脂粉,那脸上的坑坑洼洼便是岁月的最好诠释。
泪落连珠子。
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呢?
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耻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
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王夫人。
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性,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宝钗擦了擦眼里的泪水,头上的珠玉在风儿拂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蝴蝶飞过,她举起扇子刚要拍下时,她顿住了。岁月不饶人,往日的情趣已无,甚至力气也用尽了。那《春花少女赴蝶图》早已在岁月的腐蚀下消失殆尽。
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
宝钗吃惊地四望。难道幻觉吗?她再次坐下。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腐朽的王朝在堕落,儿子?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花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
哪知身世多浮沉。
香魂一断辞世去,
只怨朝代太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