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是被情字所包围住的:师生情,血缘情,朋友情不胜枚举,或许人就是为情而生,而其中最感人,最可靠,最纯洁的莫过于血缘情了。血缘情中最强烈的莫过于就是父子、母子情了吧。
我曾看过一篇《唐山记事》,谁都不会忘记1971年7月28日这一天,一对母子被埋在了废墟里,孩子只是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在这最危急的关头,母亲望着饿得号啕大哭的孩子,毅然做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她将手指咬破了,塞进了孩子的嘴里
后来的事,谁都应该知道:当营救队发现她们母子的时候,目睹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在场的人惊得一语不发:母亲浑身变得白白的像牛奶一般。她惨白的脸上似乎留了一丝微笑。而孩子呢,却还剩一口气
多么惊人的母爱啊,这也是世上最伟大的爱。
我的父亲,我从来不指望他能给我什么,我更不奢望他在那种时候会做出什么。有时候在他骂了我一顿时我甚至恨恨地,害怕地想,那时候他会不会把我吃了呢
但是在不久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却让我对上述的想法追悔莫及。
那是一个中午,他不请自来到宿舍找我,那时我正在操场上踢球,他一来球踢不成了,我心里就掠过了一丝厌烦。
你来这干嘛?我带着半责备的口吻说。
他似乎感到我不太欢迎他,就赶忙从公文包拿出几个苹果塞给我,我一见更不高兴了。就为了几个苹果?我学校有得卖,你自己吃吧。说着将苹果推了回去。
他又掏出一包衣服,塞给我说:天凉了,别忘了多加衣服。我随便应了一声,随手将衣服塞到柜子里。我一见他呆呆站在那儿,打量着我们的宿舍,便问:还有什么事啊?他忙说:我帮你收拾收拾衣服。
他细心地叠起了衣服,这似乎与他身份不太相称。过了半晌,我见他收拾完了,就说:没事了吧?我要走了。这显然带着不耐烦的口气,我还要去踢球。
啊,好好吧。他欲言又止。
我再帮你收拾收拾床吧。他似乎想多留会儿。好,好,好!我很无奈。他又忙了起来。
最后,我干脆不踢球了,细心地打量起他来。一头半白的头发,脸上写满了疲惫,脸色似乎惨白惨白的,头上渗出汗珠,滴在衣服上。他低头擦了擦汗,又专心地干了起来,一时间,我突然想起了那位母亲,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许多,我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震撼了。我浑身颤栗起来,双眼噙着泪水,躲进房里擦眼泪,因为我不想让他知道我哭了
等我出来,他还在专心地收拾着,许久,我发现他好像没吃饭,正要问,他似乎看出来了,说:你看我干嘛,不就没吃饭嘛,不要紧,一会儿回家再吃。
不知过了多久,他要走了,我木然地应了一声,目送他的身影淹没在风中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抽烟
在他人心中,父亲如风雨中昂立的军人,父亲是悬崖边挺拔的青松,总之父亲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只是一个烟鬼,正宗的烟鬼。他那早已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如今还一刻不停地夹着一支卷烟。
父亲爱抽烟,一直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在他的身上都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让我无法承受的一股烟味。尤其在临近我上学的时候,那股烟味变得更浓更令人难以承受了。此时的我,因担心学费未凑足而焦虑不安,而老爸他却还在悠闲地抽他的烟,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见他整天在深深地吸烟,然后又轻轻地吐出来,我恨不得把他赶出家门。此情此景,真让我欲哭无泪,欲恨不忍。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他如此的伟大,我还有何话可说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被按时送到了学校,这让我迷惑了。我似乎正在慢慢察觉:在他深深地吸烟的同时,他也正在深思熟虑,在默默地担忧。再次回味那股烟味,发现了它有了一点淡淡的清香;再看到那缕烟影,我感觉到了其中笼罩了父亲的许多愁思。
回头
又一次父亲送我来校,临走时,他照旧没说什么,连一点笑容也没留下,转身便走了。面对如此冷淡的父亲,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突然产了一个念头:去偷偷地监视他。正当他走到转弯处时,他停了下来,回过了头,只见他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哦,是想再看一眼他的儿子,然而却没看见。他又转过头来,我终于被他发现。从他脸上终于隐隐呈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笑容如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短暂,一样难得。从他的那双眼中,我终于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私的爱。
从此,这一精美的动作便深入了我的记忆宝库。多感人的一次回头!
终于,我彻底领悟了:我不是缺少父爱,而是缺少发现,那烟味充满浓香,那回头充满深情。同时我也理解了父爱: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冷淡的外表里装的是颗赤热的责任心,是颗真诚的爱子之心。
试问父爱今何在?尽在一缕浓烟中,尽在回头一瞬间。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那是说正常情况下,很多时候父亲的表现很让子女失望,尤其是儿子,他们在父亲面前得不到鼓励支持,更感受不到来自父亲的爱。
前几天接待了一位来访者,是一个年轻的小伙。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较爽朗自信,办事果断。但在后来个人情况介绍中发现:他的表现正是内在有这方面缺失,而想要掩饰的结果。
他自述自幼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父亲的教育方式是非打即骂,且不论对与错,使他形成了压抑不自信的性格。后来通过考大学离开了家,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自卑与不自信一直影响着他的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领导老师或比他年龄大的男性面前,常会紧张不安,不知该怎么和他们交往和交流。和同龄人交往也因此而让人误以为是他清高、傲慢,很为自己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苦恼。
这是一个从小由于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内心受到重创的男孩。父亲的打骂严重地打击了其自信心,即使他做的再好,父亲依然会用打骂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绝对权威。表面上看,来访者不自信和自卑的原因是怕别人笑话自己,不接受自己,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所导致,但深层原因是从小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只感受到伤害有关。
在咨询中,咨询师问来访者:每次父亲打你时,你是什么感受?,他毫不犹豫地说:是恨。,咨询师说:这与你父亲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他立刻说:哦,对,我爷爷对他也是这样的方式。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我们的父辈们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家长制男权社会里,所遵循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他们没有更人性化的教育模式,认为父辈这样教育自己,自己也理应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虽然这样做在不同程度上伤害了孩子,但这也是父辈们所能采取的自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了。
后来,来访者也表示理解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也是这么过来的,而且中国的大部分父母都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来访者对父亲的理解,心底里其实是希望维持表面的和平,对父亲权威的服从。他不能也不敢面对父亲曾经给他造成的伤害,同时还要为父亲自圆其说。在中国的道德观里,子女反对或违抗父母是大逆不道的事,这也是他不愿面对父亲的过错的原因。但这种怨恨的情绪压抑在心灵深处得不到释放,转而内化成为一种习性反应,即面对年长男性和权威时紧张害怕,进一步则演变成与陌生人不能自如交流。同时由于这种负面的经验,使他很容易投射,即怕别人不接受自己,笑话自己。
但是,如果想要解决深层的自卑,必须要让过去父亲伤害自己的怨恨情绪得到宣泄,只有这样才能与心底里对父亲的爱重新保持联结,当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爱的能量开始流动时,他就能从生命之源的父亲那里获得力量,重新自信起来。咨询中运用空椅法很好地宣泄了情绪,与父亲的能量联结。同时也可以找父亲谈话,说出内心对他过去打骂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方法释放来访者内心压抑多年的情绪,才能真正与父亲和解。因为没有人可以藏着心底的怨恨而去爱一个人。
父亲的角色,意味着他是男性力量的源泉,是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动力。如果儿子和父亲之间的爱被阻塞,那么,即使儿子再有成就也不会感到快乐和满足,因为他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同时,由于父子之间能量的流动被切断,给孩子造成伤害后,孩子的自信心与尊严都会受到重挫。因此,来自父亲的支持和鼓励对儿子来说是成为重要的。
另外,对女儿来说,如果她童年时没有得到父亲足够的爱,那么在她未来的恋爱婚姻生活中,会不满足于丈夫正常的爱,她的夫妻关系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个成年男人的模式,她的内心会停滞在童年。同时她可能会不自觉地插足别人的家庭,以期获得更多的爱,来填补她童年缺失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