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父亲自呼和浩特回来,从机场为我带回了几本有关建筑的书。我爱建筑,对于这件事,父亲一直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对于将来的一些古怪的想法,父亲从不将它们放在心上,唯有建筑,那是我第一个较为正式的梦!
捧着手中的两本书,摩挲着那凹凸不平,而极有质感的书页,心中洋溢着一种温暖。我几次从书店门前经过,几次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又几次由于囊中的羞涩而将书放回书架上。然而这次,我真正地捧起了这本书,这本曾经渴望,而现在真正属于我的书。这是父亲为我买的书!他在繁忙的工作中竟还忘不了女儿最初的梦!一阵喜悦后,却不知怎的,继而一阵感伤,甚至是悲哀。父亲的工作是繁忙的,那繁忙甚至挤掉了他关爱女儿的时间。尤其是在父亲从北京调到了武汉后,父女间,一个月都难见上一面。父亲如今可以做的,只有在回京的路上,匆忙为女儿挑选几本她喜爱的书,以慰藉她的心灵。父亲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在精神上关爱女儿,只有用物质来堆积起他对女儿的爱。
父亲是爱我的,我又何尝不知道?小时候,母亲告诉我,我出生的那个寒冬,天格外的冷。刚出生的我,被一场重病萦绕着。父亲奔波在风雪中,为他那在襁褓中的女儿四处寻医。那时的父亲还很潦倒,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几十元,而他花在女儿身上的心思远比现在多得多。
有时候,我会偷偷地想,倘若现在的父亲仍是十七年前的那个在大学里教书的穷酸书生,成日趴在书堆里钻研马列主义,偶尔拿起粉笔与本科生大谈马克思的资本论,周六、周日抽出时间来陪女儿逛逛书店我知道,我这样想是极其自私的,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像父亲这样出色的男人,是不甘于一辈子窝在一个大学里教书的。
虽然有时候,父亲常会与我和母亲追忆那段逝去了的年华,并由衷地感慨,如若退休后依然可以像从前那样,时而写写文章,时而邀学生来家饮茶畅谈,时而与家人在书店里徜徉该是多好!父亲有时还会对我们说,人活着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累的,完全可以放松了心情,比如清早起来可以在学校里跑跑步,中午可以睡上一觉,晚上还可以在校园里散散步父亲说这话时,完全是以一种憧憬的表情。而我听了之后,心里有一点点的高兴,又有一点点的失望,因为我早料到,父亲在说完这话的第二天,依然会依照着他曾经地生活方式,早上起来,匆匆吃完早饭,赶向办公室,中午回来,吃完午饭,又匆匆离开,而晚上又要工作到深夜。
从前,我总抱怨父亲给我的爱太少。他从来都没有为我开过一次家长会,甚至还不知道女儿在年级里的哪个班。但现在,我明白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对于父亲的细微的爱我只有用心去体会。父亲不是个善于用言辞表达爱的人,所以,对于我来说并不能体会到父亲的爱的深沉。但当我明白了父亲有多么爱我之后,才发现正是因为这爱的深沉,父亲的爱才无处不在。记得小时候,我很调皮,常惹得父亲生气。那时,父亲总是将手高高举过头顶,并生气地说,你要是再闹,爸爸就打你了!我听了这话之后,依旧调皮,因为我知道,父亲的手根本不会向我打来。我不知道,这是溺爱,还是疼爱,但总归是父亲爱我的一种方式。
有时我会认为,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地一餐饭、父亲从武汉打来的一通电话、临考前父亲对我的嘱咐这些都无不洋溢着父亲对女儿的爱。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这才是人间至高的爱,这才是爱的升华!
作为女儿的我,却该以什么样的爱回报父亲呢?我和父亲一样,是个不善于言爱的人。女儿可以做的也只有在父亲下班回家时接过父亲手中的皮包,递上一杯暖茶,送上一双拖鞋
可父亲,女儿这样的爱,你能感受到吗?
去年寒假我和父亲去老家过年。父亲是个忠厚的人,平时少言寡语,所以我总认为他呆板,不如母亲懂我、疼我,哼!跟他出门准没意思!
终于登上了回老家的列车,不知是车票紧张,还是父亲为了节约钱,他只买了一张卧票,给我安顿好后,便默默地去他的硬座车厢了。
开车是天已黑了,我感到无聊便躺下睡觉。当一声汽笛声把我吵醒时,已是半夜了,翻个身,刚要再睡,父亲来了,我不想跟他说话,就装睡,感觉他给我把毯子盖好,又站了一会,才悄悄的离开。
我突然感到后悔: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是下铺有几个旅客小声的说起来:这个做父亲的真好,一晚上不知来几回了!是啊!当孩子的要对得起这样的父亲呐!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啊!
我心头一动,有一股热热的、暖暖的感觉。接着,父亲平时对我的种种关心和照顾,那一幕幕情景,在湿漉漉的眼中浮现了。
我睡不着,想去看看他。于是爬下床,走到硬座车厢。推开门,一股闷热的气流夹杂着刺人眼鼻的烟味儿扑面而来。我揉揉被烟熏湿的眼睛,挨个儿找去,在最后一排看见了爸爸。之间他垂着头,蜷缩在座位上,身上只盖着一件旧大衣。他这样睡会着凉啊!该不该叫醒他呢?我犹豫着,他醒了。
你怎么不睡?当心感冒!说着,他站起来,把大衣披到我身上。去睡吧!会着凉的!我的眼睛又湿了,赶紧转身,可眼泪还是下来了
重新躺在卧铺上,回想着刚才那一幕,我问自己:你怎么可以嫌父亲呆板,不懂得关心、照顾孩子呢?
父亲的爱或许不如母爱那么温柔,可他的无私和醇厚,却毫不逊色
去年秋天,学校举行学生登山比赛。在参赛的近百名选手中,我一举夺冠。同学们都夸奖我有毅力,敢拼搏。
其实,这应归功于爸爸平时对我的严格训练和教育。
记得学骑童车时,我起初怎么也骑不上去,总想爸爸来扶一把。爸爸却站在一旁观看,只是鼓励我说:慢慢来,多练几次,总能骑上去的。这时,我虎出全身力气,在踏脚上一蹬,但屁股还没靠近坐垫,车子就摔倒了,人也跌了下来。手掌触地,流血了。我哭了。爸爸走过来一看,不是疼我摔痛了,而是说:只擦破了点皮,回家擦点药水就会好的。并叫我起来,继续练
六岁时,爸爸就要我随他每天早起跑步,有时去登山。可每当我跌倒后,不管我怎样哭闹,他都不理睬,非要我自己爬起来不可。
暑假的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爸爸就喊我和妈妈起床,到葫芦尖登山。我们一家三口走到山脚下,太阳已经从地平线上钻出来。我哼着小调开始登山,心情十分愉快。可登不了几步,就被石块拌倒了,跌破了膝盖,疼得我呼爹喊娘。妈妈心疼地用嘴使劲地吹着伤口。可爸爸不当一回事,蹲下来在我的膝盖上一捏,说:不要紧,没伤着骨头,快起来继续上山。见爸爸这样待我,我伤心透了,哭着闹着不起来。妈妈于心不忍,要拉我起来。爸爸板着脸严肃地说:你这样做,只能让他养成依赖思想,将来怎么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说完,拉着妈妈就走。这时,我只得自己爬起来追他们。
上学后,尽管我家离学校很远,可爸爸从来不接送我。即使雨雪天气,他也不给我送雨具。每当看到同学们的爸爸来接子女时,我心里酸溜溜的,不由得怀疑自己不是爸爸亲生的。
可在这次登山比赛中,我能顽强拼搏,战胜困难,最后一举夺冠。这让我明白了爸爸平时对我的严格训练和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父爱。这种爱培养了我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时,我想起妈妈经常跟我讲的古代触龙说的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爸爸平时这样待我,不正是为我计深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