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风声》,离开电影院很久,压抑和感动的感觉还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毕竟地下党老鬼最后揭晓让人颇为意外。
论专业,她不如李宁玉;论后台,她不如白小年;论官职,她不如金生火;论聪悟,她不如吴队长。很多年前,在我们祖国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在日军占领区,在一个大男人都会心惊肉跳的特务环境里,这个外表娇气的顾晓梦暗中递送情报,并策划了多起刺杀日军首领的行动,她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下党老鬼。
电影最初叙述中,顾晓梦每天就是喝酒玩耍,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还向汪精卫组织捐过一架飞机,她本来可以生活得很安逸,可以凭借自家财富远离铁蹄践踏的家园出国定居。但是随着故事进展,看她怀着赴死的决心缝在李宁玉衣服上的密码,我理解她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做地下党,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担危险和压力,只为正义,只为她深爱的祖国。电影中顾晓梦一直在给李宁玉缝补那件开线的衣服,现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织补的不仅仅是衣服的破损,更是修补当时社会中那种正在溃散的民族精神,唤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个残酷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像顾晓梦一样的英雄,为民族独立牺牲了自我。吴队长就是这样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德国军校,但他放弃了其他军事强国高官厚禄的邀请,义无反顾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是他最早发现了特务们安装的隐蔽窃听器,也是他教会顾晓梦用手语交流,而用言语迷惑敌人。在敌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烟放到顾晓梦手里,是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也为保全战友生命。但顾晓梦又把香烟放到了逐渐觉醒的李宁玉手中,地下党老鬼保住了战友老枪的生命。电影即将结束,全国解放后的老枪吴队长擦拭眼泪,为所有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友。
默默告慰长眠的顾晓梦们,现在新中国六十岁了,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我们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么来之不易,所有踏实幸福是那么值得后辈珍惜。我们一定会努力!
看完归来,意犹未尽,强烈推荐3D版本,这次效果远远优于《阿凡达。同整部画面融合的极为出色,太空戏有种看3D版《星球大战》的感觉;3D版本下的女主角,更是性感尤物;最后的芝加哥楼群大战,伴随着塞伯坦霸天虎的钢铁身躯,飞驰的特种兵,呼啸而过的战斧巡航导弹及轰鸣的爆炸声,荡气回肠的恢弘景象,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身临其境感觉。
较之迈克尔贝之前的作品,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一种叙述,节奏感很强,在脉络中彰显人物个性,开篇首先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说起,贝将拍摄的片段与真实纪录片的交错,瞬间就将人们带到了星球大战的美苏太空竞赛时代。而后,就是讲述男主角sam的故事,迈克尔贝用广告的方式,将新的女一号在影片的前半段拍的很美,而后的大战中,却更加回归了朴实的本性,加之其他配角,两个小机器人搞笑不断,特别是转轮,搞笑依旧,在离开了女主人米凯拉以后看来他和sam相处的不错(从它炯炯有神的新眼睛就能看出),还有就是sam的父母,看来美国政府给了他们足够的养老金,超赞的旅行房车!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场戏是影片前部不多的打斗戏份,影片的开篇就是关于登月的阴谋论,加之之后的阴谋论这些都引出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坚守与背叛,Sam和新女友的情感发展,汽车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再加上汽车人和霸天虎内部的关系,三线并行,为最后的大战埋下了伏笔。
最后的大战发生在芝加哥,相比斯皮尔伯格的世界之战,这场战争的开始更是一场屠杀,蔓延的霸天虎把芝加哥变成了一座地狱之城,一束束激光的闪过,公民或烟消云散,或身首异处,尸横遍野,昔日高楼林立的商业街伴随着霸天虎飞船的游走,顺势成了一座死亡之都,随着sam大无畏精神的前进,成功骗过红蜘蛛的汽车人们赶到,最为精彩的巷战也由此来开序幕,3D效果再次惊叹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水准,机器人精准的表情和眼花缭乱的动作,还有各种激光炮火和建筑物碎片扑面而来的效果,使人身临其境。大楼那场戏是最为精彩的,随着整栋大楼被拦腰截断,sam及女友和突击队员顺势跳出,展现了特技效果的娴熟,特别是特种部队飞行衣身越,俯视跟拍展现了美国的军力,最为酣畅淋漓的,当属擎天柱左斧右刀的暴走式披荆斩棘,特别是最后一幕武松单臂擒方腊式的英雄豪气,更是彰显了一代汽车人领袖的恢宏大气。
纵观整部电影,主题清晰,主线明确,虽然没有像前两部一样大规模重装武器的出场,但美军特有的飞行兵,鱼鹰加强变翼机,战斧,标准,还是宣传了军事实力,加之擎天柱一直在重复的自由是所有具有感知生物的权利也同样是美国精神的最好体现,无数次先败后胜的场景又一次将个人英雄主义推到了前台,可以说,除了中国式的广告植入,本片是一部具有高水准的CG效果的观赏性极佳的大片。强力推荐!
历史会记住2011年7月7日这一天,不因为这天有什么战争,不因为这天有什么灾难,只因为这天人类文学,电影史上的奇迹《哈利波特》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14年风风雨雨,《哈利波特》伴随着一大群人的起起伏伏,他用绚丽的魔法,用钢铁的意志,用深沉的思索,铸就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话。本人没在伦敦,不能享受首映的光辉,但我至少比绝大多数中国同胞先见到他把,我就用我的亲身经历来与大家一起纪念《哈利波特》。
早已从报上,电视上了解了美国人对《哈利波特》的热情,自己内心的激动也忍不住要释放出来。7月15日下午4点,我们学校放学了,同学们便迫不及待的谈论起了今天北美公映的旷世大作《哈利波特》。我没想到同学们都对这部电影如此感兴趣,我的爱好也就不显得孤独了。年轻人作出决定总是快得多,很快便决定一起感受这部神往已久的作品。
美国人对于小孩外出总是很随和的,拜托同学美国父母帮忙订票后我寄宿家庭便爽快的答应了我。6点零八分,我抵达Anacortescinema,平常空旷的停车场今天异常拥挤。一辆一辆的汽车搭载着一批又一批的哈迷前来告别《哈利波特》,告别自己的童年。我的同学们也陆续到了,没有一个人没有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激动,我与我的同学们拥抱,感谢他们与我一起与我的最爱告别。
时间要到了,该进场了,这家电影院很小,就两个放映厅,1放《哈利波特》,2放《变形金刚》。1放映厅不大,与国内普通的放映厅一样,估计能坐200个人,在国内这种厅不搞活动能坐上50个人算不错了,而在美国,《哈利波特》却是出奇的火爆,亚洲人,黑人,白人,都有,大家兴奋的议论着,估计是在议论等下将欣赏的神作。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座位(美国佬人再多也乱坐,而且从始至终没人检票,不知有没人混进来看)电影开始前照例要播一长串广告,电影预告片,这一点与中国差不多。美国画质并不好(我们看的是普通版,并非imax3d)有时还要闪烁。厅的坡度太平,这是它最大的缺陷。
电影开始了,没有任何征兆,没有广电总局的许可我还真不习惯,没过多久斯内普的画面出现了,hogwarts的学生规规矩矩的列队进入庭院,斯内普的眼神除了那种高傲,似乎还多了一点思索,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吗?他是伟大的,他是执着的,他是令人尊敬的。忍不住又想抒发对斯内普的敬仰之情,没办法,我已完全为他所感动了。
这部电影在尊重原着方面做的一般,前半部分,三人组勇闯古灵阁比较好,但电影进度太快,老让人感觉是在抢时间,后半部分hogwarts保卫战,特效极其精美,只是让人有几点不解地方: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保卫战前,麦格教授,弗立威教授,斯纳格合恩教授(搜狗更新真慢,这些人名都没有,找我麻烦)韦斯莱夫人等人用魔杖制成了一种巨大无比的保护层,笼罩在hogwarts上空,而外面的食死徒估计有数万之众,齐射魔咒,却始终不能击破,最后伏地魔上马与手下一起攻击保护膜,才勉强攻破,接骨木魔杖还被搞出了一条缝,什么保护膜如此强大?数人实施能敌千军万马?
2、魔杖恢复之谜
在死亡圣器上中,哈利的魔杖被赫敏不慎击断,而在死亡圣器下中,哈利的魔杖却自己恢复了,因为他没有使用接骨木魔杖,在得到它的第一时间将其销毁了,而在书中,哈利使用了接骨木魔杖来修复自己的魔杖(似乎在电影中,没有哈利旧魔杖的事了)当然,也许是我记错了。
总体来说,电影还是不错的,但重点并没有像以前传说的一样放在阿不福思清除摄魂怪上,而且我感觉后半部分改动太多,太让人没有心理准备了。哈利在hogwarts的出场时机,复活的时机都做了很大改动。而且我感觉巨人实在太小了,按照书中的说法巨人应该有城堡一样高,而电影中的巨人却没有这么夸张。而且马人这一种族的参战被忽略了,似有种族歧视之嫌。但是斯内普的角色塑造得不错,很感人,很符合书中的形象。另外,英文我听懂了一半,其他我只有通过猜来弥补了。
2个半小时的电影,我感觉只看了半个小时。影片结束后,全场一起鼓掌,以表达我们对这部伟大小说电影的敬意与不舍,谢谢哈利,谢谢《哈利波特》,希望罗琳再接再厉,写出续集,继续让我们为之沸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