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有一种欺骗叫真爱的作文

《关于有一种欺骗叫真爱的作文》【第一篇】

  如果在谎言的前面加上善意的,那么我想整个性质都会发生变化。题记

  以前,有一对非常恩爱的情侣,他们常常牵手沐浴于夕阳之下,可是在某个下着下雨的夜晚,女孩对男孩说我们分手吧男孩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凝固了,雨水顺着男孩的额头流了下来,半响后,男孩僵硬的伸出手把藏在身后的礼物递给女孩,生日快乐男孩对女孩说道。

  女孩惊呆了,原来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男孩却记着,转过身,男孩走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但他没有伸手去擦,挺直背脊,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去,不是男孩不爱女孩,而是男孩要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可是男孩不知道的是身后那用手死死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的女孩。

  男孩很恨女孩,但在校园里却在没看到女孩的身影,直到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听女孩的好友提起这件事,男孩才知道当初女孩离开他的原因。

  原来女孩当时被检查出患有癌症,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了,为了不让男孩知道后伤心,只有提出分手,让自己带着这份伤痛离开这个世界。

  知道了真相的男孩疯了一般跑出去,找到了女孩的父母,请求他们带他去看看女孩,到了墓前,看到墓碑上女孩的相片,曾经和女孩在一起的时光犹如潮水般涌起,男孩抱着女孩的墓碑失声痛苦,不知何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但男孩身边却在没有女孩的陪伴。

  还有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家庭,一位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外生活,家庭的贫困处境逼迫她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来贴补家用。

  可无论生活的怎么困苦,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着想,她依然坚持每两周买一次肉来给孩子们吃,从未间断,可奇怪的是每次吃肉是母亲却从未和孩子们在一起吃,有一次年纪稍大的孩子就问她,妈,你怎么不和我们一起吃啊,这时母亲总会微笑着回答:因为我刚才在厨房已经吃过了,一边说着还一边把自己那粘有油渍的嘴给孩子看。

  一晃,就这么过了几年,当初的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有一天,两个孩子提着一大袋新鲜的肉回家,母亲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品学兼优获得了奖学金,两人在商量之下拿出一小笔钱买了一些肉回去给母亲吃,母亲略带责备的说:下次不要乱出去买东西,万一被骗了怎么办,进屋去休息吧,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

  没过多久,一阵浓郁的菜香就弥漫了整个房间,嗅到香味的孩子来到厨房边,正好看见母亲夹着一块肉放在嘴边涂抹了一下又放回了碗里,在这一刻,他们明白了许多,原来这些年来母亲嘴角上的油渍是这么来的,眼角不知在何时以湿润了,满怀着自责与辛酸,两个孩子叫了一声妈。

  欺骗,曾是人们最为憎恶的,无论欺骗的大小,人们都难于容忍,然而,当欺骗的背后藏着浓浓的情感时,又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呢,因为有一种欺骗叫做真爱。

高二:薛书翔

《关于有一种腔调叫做风华绝代的作文》【第二篇】

  听闻赤壁下苏轼收益良多,今泛舟赤壁,感慨颇深。

  又是一个秋天,早晨起来时,天气有些寒冷,雾气朦胧了玻璃窗,一呵气便能隐隐看见面前的一缕暖气。

  一个人到了赤壁边,只望得江面上笼罩这白茫茫的雾霭,江上景物若隐若现,似天上之仙境,神游其中,势必如苏轼一般有羽化登仙之感。水面上浮光远接天边,忽隐忽现,一直到岸边,脚下。我叫了船家撑着小竹筏顺着水流一路东行。长江的流水发出清凉的响声,伴随着竹木竿撩过水流的声响,共同谱写着生命美好的乐章。水流穿过竹木筏的空隙,只闻得流水灌进竹筒又倒流的声响,俯身下望,看见了不远处自由游动的鱼儿,时而跳跃出水面,时而争相嬉戏,水面中被划出了一条长长的水波,由近至远,渐渐消逝,犹如一条燕尾,轻盈掠过。

  竹筏依然前行,只觉两岸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岩壁与水接近的地方长满了青绿色的苔藓,由于水位的下降,礁石露了出来,常年被水冲刷的缘故,这些礁石的表面都变得干滑了,视野稍上抬一些,便望见岸边高耸的山峦,其间长满了杂乱的野草,一只猿猴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时而拉处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粗壮的树干,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又不时仰望天空,引天长啸。视线转向天空,阳光被险峻的山岩遮住了,只隐隐地看见微弱的阳光穿过树木稀疏的枝丫,在空气中形成一道光路,撒在平静的水面,水面上金光粼粼,犹如珠宝一般散发着珠光宝气。这时,岸旁高山上的猿猴们如同受了魔咒一般,纷纷接连着号叫,不禁让人毛骨悚然,回想起郦道元游览三峡时有感而发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千古名句,两岸高耸的崇山,山上止不住的猿叫声,那意境,确实有几分相似。

  我仰天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回声,大风刮起,波涛汹涌。我把那憋屈已久的郁闷,对着天空,对着流水,对着山峦,狠狠地释放。任凭那响声惊天动地,敲击耳膜。

  竹筏依旧顺流而东。这时,船家把竹筏划到江心,我让他任凭船儿漂流到哪里就停在哪里休息。空谷凄凄,我也觉得忧愁悲哀,你我的人生也是如此的短暂,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粟,正如曹操一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休息片刻后,我们继续前行,那美丽的山,美丽的水,美丽的大自然,竟给予我们这么多,虽说人生苦短,但是观赏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呀!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正午,太阳高升,阳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我大喊一声,划着船儿,向前冲!

高二:陌璃儿

《关于有一种情怀叫上海——从文学作品中看上海的作文》【第三篇】

有一种情怀叫上海——从文学作品中看上海

  与莫言的高密乡、鲁迅的鲁镇、三毛的撒哈拉一样,上海向来也是许多作家所偏好的。但毕竟每个作家风格迥异,笔下的城,即便是同一个,也是各有千秋。然而,正因如此,面对一城千面的上海,若是不展开一段漫长的阅读之旅,是很难感受上海那个风靡至今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刻钟鸣皆释怀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嶙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子夜》一开篇,茅盾先生便这样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现代化盛况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摩天建筑林立街道两旁,高耸碧霄;平地拔起的路灯杆接二连三迎面而来,无穷无尽;东南西北交流着各式各样的车流,匆忙杂乱仿佛一如我们所知的老上海,充盈着灯红酒绿,弥漫着靡靡之音,飘散着浓郁甜香。

  这样的上海,是华丽的上海。城中的资本家们一面过着奢靡的生活,一面又时时为破产而担惊受怕。从早上起,就没有一点风。天空挤满了灰色的云块,呆滞的不动。淡黄色太阳光偶然露一下脸,就又很快躲过了。文中的这一段描写,又给人一种老上海城的人情味儿。它承载着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斗争,为暴风雨中的民族资本家深深地忧心,却仍也是对被吞噬的民族资本产业无能为力。况且,纵是一城之内的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力挽狂澜,却也是种改变不了旧中国颓然待新的疮痍面貌。因为不能,故上海常常被作为近代现代中国的缩影来看待,或者说,上海不仅仅代表上海,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代表。

  最后,在子夜的钟声里,吴荪甫代表在这场与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失败的民族资本阶级,携家人心力交瘁地离开了这个既给他希望又给他绝望的伤心地。是上海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抛弃了上海?这个问题,在子夜钟声敲响的那刻,早已经释然。何况那样一个繁华且热闹的老城,迎来送去历史的匆匆过客,自然是淡定如初了。

  一代倾城逐浪花

  出身在上海封建与西洋错杂交织的的畸形家庭中,张爱玲洞悉了十里洋场中上海人独有的功利、世故、练达、聪慧。于是,因为出名要趁早,怜惜她的上海,也就轻而易举地让一个有才气的女子很才气的火了一把。她的作品一时之间如暴风骤雨一般横空出世,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盛况,令所有上海人为之震惊。

  且莫说《金锁记》中市井家庭的曹七巧入了姜公馆后由善良温婉转而冷酷无情,也别去感慨《沉香屑》中随一炉又一炉片香燃尽而讲完的故事,但是一则《倾城之恋》,便是让人看尽旧上海女人坚韧却心酸的历程。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白流苏与范柳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奇爱情,最后在日军轰炸浅水湾的硝烟中,以范柳原的离而复返二人交心作结。然而,小说的结局看似圆满,实则浸透着苍凉。胡琴、月、蚊香、镜、空房等这些颇具悲剧意蕴的意象充斥着文章,也是道尽了旧式大家庭中女人的悲怆。

  张笔触下的上海,带着与她命运大相径庭的境遇,却仍然勇敢地劝说我们追逐生命中的浪花。这样的上海是坚韧的,而在坚韧之余,又给人以惆怅哀伤。

  一道弄堂存通达

  与张爱玲笔下沉重苍凉的上海不同,在一些作家心目中的上海是优雅的。

  作家木心作的《上海赋》文辞奇崛怪异,却给人以典雅与洗练的画面感。印象最深的一段当属他对旗袍的论述,从样式到料子,再由纽扣至装饰,应有尽有。于是,于老上海人而言,各款旗袍总共没有三十件,那是寒酸的。这样精致的上海,以及老上海人对生活的考究,也是叫人叹为观止。

  与木心类似的,还有作家王安忆笔下老上海的弄堂文化。涵养的老绅士多居住在弄堂的尽头,穿白衬衫搭格子的西式羊毛衣,衬衫的领口绝不能翻在毛衣外边,衬衫的扣子必须扣到底,否则不合乎规矩。只有这样整整齐齐穿戴完毕,才胆敢提着鸟笼四处遛鸟、坐在藤椅上读书看报抑或是到黄浦江畔找故交喝杯下午茶。

  偌大中国也只有老上海人才能传承坚持着这般严谨认真,而况这样闲情逸致也真是非老上海莫属了。

  一朝繁花浮世事

  看着以触动九零后内心为噱头的《小时代》系列,我深感失望,一切灯火辉煌完全建立在浮夸的表象,各色男女穿行在硕大的广告牌下,写着匆忙混乱的生活。这样的上海,除了现代化大都市的标签外,毫无上海作为老城本应拥有的深邃的灵魂。

  于是,本以为现代再没有能够驾驭上海这座精神上多元化的文学作品了,忽而一部《繁花》映入眼帘。写法上,既不同于《子夜》的史诗式浑厚,也不同于张爱玲笔下传奇式的上海,取而代之的是娓娓道来的故事式写法,让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关于上海的浮世绘。《繁花》写尽上海的俗气,更展现上海人生活的雅量。

  小说中无一例外用的是生活的边角料口水人、口水故事,一切都是不曾被提到台面上的生活庸常。一切交谈、行动,用吴侬软语的沪地方言徐徐道来。小说中的人物虽不表露内心,偶然的碰撞又偶然的离去,但却展现出真实的上海。甚至,恰恰正因如此,上海反而更加灵动、更加明媚了。无论是幼时阿宝与蓓蒂那段在屋顶上关于绍兴阿婆最坏的对话,还是蓓蒂心中有灵魂的、像高头黑马般稳重、沧桑的立式高背钢琴,抑或是深夜小琴记日记时陶陶的说辞,一切是那么平常,但却又是那么体现上海的从容与淡定。

  整本小说,絮絮叨叨地讲述了上海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仿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法提供意义感了。人到最后是悲哀的,就像是一朵花最后枯萎了,也只能保持着自己的淡定。而上海,那座历史的老城,静静地目睹着一切沧海桑田,又安然迎来新的一批过客和属于他们的时代。浓郁花香化作灵魂,伴着上海兴衰变迁。

  后记

  吟唱上海的歌谣难尽其数,却不能唱完她的热闹繁华;描绘上海的作品数不胜数,却难以道尽她的典雅隽永。华丽的背后是细腻的城市精神,闲适的转身是大气的城市灵魂。

  上海,只是作为一座城,为岁月而存在,目睹并记载所有的人情世故。

高二:杜正宁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