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公主杜兰朵》
柳儿啊柳儿,你怎么那么笨啊!
你站在窗前不停地责骂自己,后悔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事情已经发生了啊。
孤苦的你,自小被公子收养,一起在那世外桃源处一起生活。虽然是一个少活的丫头,但是,每天只要能看着他,看着他吟诗,看着他赏花,看着他饮酒,看着他对你说再美的仕女图也不如昭君美。你痴了,也醉了,你的心也变得为他而跳动了。
那日的你如往常一样出岛买酒,那一个无意的好奇,让你买下来人中牡丹,花中公主杜兰朵的画像。你真的是无心的,你只是单纯的想让公子知道,世间还有比王昭君更美的女子。可结果呢?
你拿着画开心的让公子去看,工资拒绝了,因为他不相信世间还会有比照君更美的女子。你那强烈的好胜心在不停的驱使着你,你苦苦的劝求着。公子,公子,一眼就好,一眼就好嘛。公子同意了。好好好,就一眼,看看她是否真的值得你那样求我。谁知,当你展开图时,公子的一眼竟然看痴了。再来就变成了公子央求看第二眼,你心软了。哪知,公子的第三眼竟然看的春心大动。当公子央求看第三眼时,你犹豫了,公子,事不过三,就让你看第三眼。可是,公子的第三眼竟然倾心了。你怕了,慌了。
公子坚持上京求亲,你不许。公子,公子,不能去那公主的三道题无人能答对,公子,去了就等于送死啊。公子,公子不能去啊!公子不听,我不信那么美丽的公主会那么狠心,我一定要去会一会她。公子努力地划桨,你努力地拉着绳桨。柳儿啊柳儿,心痛的柳儿啊,你可发现,你的手心已经出血了,连桨绳都变成了鲜红色,可是公子,你怎么可以只是回一下头呢?
公子走了,你不甘,变追了公子而去。漫漫长路,你终于来到了京城。多么聪明的公子啊,公主再刁难的问题都答得出来。可是,他后悔了,他想起了你,他想起了与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以及你最后为挽留他而弄得鲜血淋漓的样子,所以,他拒绝了与公主成婚。只是,他没想到,你来京城找他了,他也没想到,公主竟然真的为他倾心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公主竟把你看成了自己爱情道路上的绊脚石。你自己也没想到吧,公主来找你了。明明你是最无辜的人,明明你才是最该得到幸福的人,最后,你却为别人的爱情而失去生命。
柳儿,柳儿,那个让我一念起名字就心痛的柳儿,你怨恨吗?你渴望得到公子的爱,可是,并不是这样的到啊!不是有事不过三吗?你明明没有让公子看第四眼啊,却也换的了悲剧收场。柳儿啊柳儿,你后悔吗?只是一时的心强,却为此失去了生命。
事不过三!事不过三!明明没有过三,为何结局依然让人心痛呢?
注:杜兰朵,又称图兰朵,生性美丽高贵,为选驸马,设置了三个问题,答不出者要被砍头。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靳梦
也许我真的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呢。
-题记
天,又那么蓝了,蓝得刺眼,却没有为当初的灿烂留下一丝痕迹。
抱着球,坐在那盛开着青春的梧桐树下。抬头,看着被树叶遮挡的天空。忽然,一阵风吹来,我的世界只剩下风声,很安静,很安静,仿佛只剩我一个。风停,心里留下一些莫名的感动。我想,我也有着自己的过去呢。
呢。
(一)
有些事,一开始就预示着失去。是命中注定,还是上帝开了个玩笑,我们都不曾得知。慌乱的开始,以为会轰轰烈烈,可当结局真的来临时,我们却显得那么惊慌失措,就像走失街头的小孩,左顾右盼,眼里写满里茫然。醒来时才发现离开了那么远,回不了头了。
(二)
夜深人静,关着灯,把自己放在黑暗中,塞着耳塞,充斥着JAY的忧郁,我知道我们都没有错,只是忘了怎么退后,信誓旦旦给了承诺,却被时间扑了空,听着听着,心就狠狠的疼起来。其实,谁都没有错,只是时间疯狂的向前跑,让我们忘了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说那句:永远不分开。闭上眼,让夜色涌入心里,才发现已是人去楼空。
(三)
有时候,我觉得我就像一只蚊子,一只飞在玻璃前的蚊子。前方的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遥不可及。他们的身影在前面影影绰绰的走着,我想追上去,却把自己碰得遍体鳞伤。四周全是玻璃!玻璃中有他们熟悉的笑脸,一个个看着我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我才知道我已走失在时间里,剩的就只有那苍白的年华。过完这旅程,请让我离开。
(四)
我记得有个少年说过一句话: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可能吧。无论曾经怎样的刻骨铭心,当一切都趋于平淡时,它也会刻上时间的印记,泯灭在我们心里最深的地方,它却又是那么的明媚而忧伤。可是再回头,我想我应该感谢,毕竟我曾经拥有。现在,我只想下一场大雨,然后,我会站在雨中,让雨水冲刷我的伤痕。雨后,拾起寂寞。一人走远,不再回头
(五)
人生若只入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切事关年少。
有这样一幅图:一个小男孩,戴着眼镜在读《百科全书》,身旁有一根鱼竿,伸入井内在钓鱼。图的下方有这样一句话: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看了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有水的地方一定有鱼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这个小男孩只知道从书上获取一些理论,却无法将其正确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是多么可笑,又多么可悲啊!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来领会其中的道理,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哲理性。书上的很多理论是抽象的,不具体。单靠听,学这种理论是没有用的,而单纯的依靠理论行事是可笑的,不切实际的。就像图上画的那样,井中固然有水,可井中又怎么会有鱼呢?有的时候,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就可以了。事情需要自己亲身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渊源道理。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亲身实践的可贵性。倘若只懂得找一种发光发热的东西做灯丝,只是一味幻想,而不去亲身实践,我们今天又如何能坐在亮堂的教室里学习呢?假如伽利略只一味的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不在比萨斜塔中亲自实验,恐怕现在也不会有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理论成果吧!种种事实都表明,实践远比死板的理论重要。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再从中抽取出最一般和本质的理论。书本固然是获得知识的一个良好途径,但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认识就可以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亲身体会,才能真正的感知事物内部的道理,并将其灵活运用。很多事情都需要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的内涵。
如果你身旁也有一位小男孩,在如此辛苦的钓鱼却没有收获。请你一定要告诉他,别再固执于书本中的理论,放下书,走进自然,去寻找河流,湖泊和大海,去寻找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才能钓到鱼。
事须亲为,方可理会。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其无穷的力量。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北校高二:耿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