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一辈子都还不了的债。
那年夏天,我抱着沉重的成绩单走到妈妈的面前,刹那间,乌云毫不留情的挡住了太阳,妈妈欢笑的脸也蒙上了一层雾,慢慢阴沉下来,怎么回事呀,这半年学白上了呀,你看你姐姐都是第一,你呢,你连她的一半都不如,你可真是浪费了那些学费呀!妈妈大喊着,我心里暗暗的想:等我长大了,我全都还给你不就是!此后,我时刻带着一个小本子,用这个来记录我所用的钱,我以为,将这些钱还给妈妈后,我就再也不欠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钱积累的越来越多,最终,我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涯,走向了社会。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我也算是小有成就,身上也有了一些钱,那个念头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在我三十岁的那个夏天,我掏出手本子,一点一点的加起来,那些钱比我想象中多得多,但我没有犹豫,将钱提出来,一步步的完成那个念头,我回到家,将钱放在桌子上,妈妈问:这是干什么?我说:这是这些年你养我花的钱,钱还给你,这样我们就谁也不欠谁了。刹那间,妈妈的眼暗淡下来,空气似乎凝固了,时间也静止了,我真的伤了妈妈的心。本以为,还给妈妈钱后,就会一身轻,但不知为什么心里好压抑。
时间飞逝,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时,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苦,也发现自己欠妈妈的不仅是钱,我欠妈妈的永远都还不完。
那是我一辈子都换不了的情债。
山东莱芜莱城区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初三:韩旭
人类已不再善良,这个世界已不再完整,在这个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与人类平起平坐的,可他们的遭遇,我们听不见。
题记
我是一只小鸟,很小很小的小鸟。
从我破壳而出的那一天起,我就和妈妈一起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我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今天住在树洞里,明天可能就会睡在草堆里,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呀,哪怕只是一个很简陋很简陋的小窝,建在高高的树杈上,里面铺着几根杂草,下雨时能避雨,刮风时能御寒仅此而已。
可是残酷的人类,一次又一次摧毁了我那个小小的梦想,他们把树林里的树木一棵棵砍伐掉,装载在卡车里,再一车车地运走,看着那一车车被运走的大树,我的心很难受,人类怎么会知道,他们运走的,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啊。那锋利的大电锯突突地锯断了一棵又一棵的树木,也锯断了我的心,锯断了我的梦,我的心里在淌血,我的眼角在流泪,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绝望。
听妈妈说,在她很小的时候,每天清晨在第一缕太阳的照射下睁开眼睛,飞出温暖的窝,站在树杈上放声嘹唱,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飞来飞去,在清澈的小溪边饮水止渴,可我根本就不懂妈妈说的郁郁葱葱,清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有树林?什么是树林?我只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树墩在哭泣,那刺眼的深褐色,在诉说着人类的种种恶行,那一圈一圈的年轮,记载这人类侵犯我们的历史。污浊的小河发出阵阵恶臭,小鱼儿们呢?都逃走了吗?怎么只剩下废弃的垃圾在水面漂浮着?以前水面上那泛开的一圈一圈的涟漪也消失了,只有咕嘟咕嘟的污水在冒着黑泡。我不敢也不想再看下去了,这个肮脏的荒芜的地方,真的是我的家园吗?
不好了,猎人又来了,我拼命的飞呀飞,努力的想飞的更高,可是我的翅膀不知怎地,变得越来越沉重,洁白的羽翼上渗出了鲜红的血珠,慢慢地蔓延开来,血染红了我的翅膀,翅膀上是一大片触目惊心的鲜艳。
我绝望的闭上了双眼,却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清流的小溪,茂盛的大树,娇嫩欲滴的小草,还有湛蓝的天空。而我,正扇动着洁白的羽翼,向这梦中的天堂展翅飞去
文章主要观点:
少儿创造力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外部的刺激,而是依靠诱发少儿内在的潜能。
少儿美术教师应对少儿的绘画创作给予鼓励和支持,应该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教学,让少儿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一、扩大少儿的绘画空间。
1、走进大自然------激发审美情感
2、直观对象-----提高观察能力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少儿绘画兴趣。
1、设置相关情景。
2、引导观察,让孩子自由发挥。
3、教师的点评以增加少儿的创造信心。
4、自己评价作品,并展览欣赏。
三、进行各种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感想:
文中提到: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少儿面对的绘画对象多是图片和范作,而这种方法使得学生不能仔细观察现实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不会有意识地去表现,更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教师适时地启发少儿观察的方法、思路,帮助他们分析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儿童更深刻地去认识事物。
这固然是一种很理想的教学模式,但将整个班的学生带出校园,直观地接触大自然,学生的安全问题就被突出地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仅凭美术老师一人之力,要将三、四十个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拴在自己身边,难度可想而知。这对老师的体力与智慧无疑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再者,一旦出现问题,在领导与家长都不能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老师只能自己承担一切后果。所以,这种想法固然好,在当前开展却有一定范围。
文中还提到:少儿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与新鲜,一套崭新的画笔、一张洁白的画纸都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进行美术教学。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除了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材料与画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前不久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某学校的庄老师在《走进美术》一课中,将一段沙画表演《SiCAF_Seoul_2003》引入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新鲜感,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兴趣,同时又将整堂课的立意由单纯的美术画种、材料介绍课上升到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材料、新方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