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生活在微观的世界里。
我们发现了微小的生物,我们建造了汽车、轮船、飞机我们就以宏观自居。其实,我们只是在黑暗匣子里的一颗玻璃珠上的微小生物罢了。
那黑暗的匣子只不过不被真正宏观世界的孩子所打开而已。其实,在某种宏观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只是微小的生物。
我们都生活在微观的世界里。
就像人们忙碌着一样。他们怕流逝了时光。可他们不知道,时光是无限的。
流逝的,只是他们自己罢了。
时光是永恒的,即便流逝了,也只是流逝了他们自己的那部分时光而已。
我们生存在宇宙里,在我们暂且还走不出的黑暗中。每个人如同星辰般放出自己的光芒。可真正能照射到地球上,又被人们所看到的,还有谁呢?就算照射到了,又被人们看见了,那需要多久呢?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小小的,我们都是星辰。
在真正的宏观面前,我们微乎其微。
我们都生活在微观的世界里,被微观的时间所淘汰。为微观的生活而努力,为微观的一切付出自己的一切。
可是,又有谁能永远留在世界上,哪怕是微观的世界?
我们用微观的眼睛看着世界,并且希望世界可以以宏观的角度接受微观世界的我们。
但是,世界没有。
它仍然在用微观的时间一批批淘汰掉微小的我们。
没有人能永远留在世界上,哪怕只是微观世界。
因为我们的眼睛、耳朵、心,都留在了微观世界,锁在了那个小小的掉了漆的盒子里,我们甚至不敢想象一下自己以外的那个宏观世界。所以我们只是短暂的生活,短暂的生活在世界里,短暂的生活在微观世界里。
我们都是生活在微观的世界里的人。
吉林长春朝阳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向悦嘉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似真似假,直到现在,依然记忆清晰。
昨夜的梦是这样的:在某一处,像是在郊岭,又像是在城中心,有一座比别墅还要美的房屋,可在美丽之后,却是一座巨大的监狱。从楼梯拐弯处出来的是一位少女,眼角微眯着,熟悉的脸庞证实了那位少女正是我,没错,是本人。楼梯下面都是些熟悉的人,有父母有同学甚至还有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人,可在梦中,他们却都是令我恐惧的陌生人,唯有父母,才是与我关系较好的狱友。在梦中,我一直都在问也只能问:我为什么进监狱,我犯了什么错?而其他人也都在问为什么我会进监狱?可却没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不应该进监狱的,不知道为什么。可进了监狱,就必定有越狱这一幕呈现,而越狱成功与否是取决于人力够不够的,作为一名关系好的狱友,父亲邀我一起参加越狱这一惊险的活动,我点了头,可心中却是万分纠结,在车子启动,越狱成功近在眼前时,我却摆了摆手,胆小终归制止了我,可不论是在现实还是在梦中,人心都是难测的,你不越狱别人便会乘你的虚而你的入,没错,我被乘虚而入了,一位好姐妹突然背叛了我,坐上了我的位子成功的离开了监狱。我惊恐地大喊等等!等等!声音回荡在监狱中,回荡在我的梦中,回荡在我的耳畔,如真的一般,直到我嗓子彻彻底底的哑了,我突然惊醒。
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细细回忆梦中的一切,而是小心翼翼的试了试自己的声音是否还在,因为那场梦就如同我在时光之外的一场真实体验。我拿起了手机,按照惯例登陆QQ,可网络已断的消息页阻止了我的想法,哦,今天停电了。我如梦初醒的恍然大悟道,便伸了个懒腰起床了。
离开了电的生活真的让人感觉迷失自我,在无奈的热潮和后背一直在流淌的从未停下的汗水中,我突然想起了我的那场梦,说来也怪,梦中的监狱中的囚犯竟可以进出自如,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地去逛市场吃大餐。那。真的是监狱吗?我自问,紧接着又回到了现实我怎么觉得我现在比坐牢还难受?坐牢?现在?我似是想到了什么,突然转身走了出去,看大街上的人,个个面红耳赤,都像是在忍受无形的折磨,想尽快逃离这一切。这这不正是我在梦中看到的人的景象吗?我被吓了一大跳。
难道我成了预言大师?但我那爱多想的脑子给了我一个解释,其实我们都在坐牢,不是吗?
没错,我们都在坐牢,不是吗?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可却不得不坐牢,我们都在听从安排,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而在听从安排的情境下,我们也慢慢的习惯了,不再反抗了,但如果你想要越狱,这并非不可以,可代价却是死。
现在的我们,都有着求生的欲望,谁都恐惧死亡,不愿死亡,于是便有了活在当下,可活在当下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代价,需要你一生无尽的奔波劳碌,需要你一生无尽的付出来牺牲,并需要你不求任何回报的去牺牲,倘若你想要回报,你便会被狠狠的宰杀,不留一滴血。因为活在当下,就是活在别人之下,活在大自然之下,你顺从,你活得有声有色,你不顺从,你则会饱受折磨。
在某种情况下,我们都在坐牢,我们被判的都是无期徒刑。
初三:江艳芳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标题叫《郭敬明卖的不是书,是自己》。文章说着名作家郭敬明已经不再适合90后中学生去仰慕。他早已把自己商业化,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名词。而仍有很多中学生不为看书而买书,却为郭敬明这个名字而买书。
这也不足为奇。我们都知道郭敬明在如今出版界的显赫声望。他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他是青春文学的领跑者,他正在把自己营造成超级偶像。他的月平均收入远远超过了一千万元人民币,他也表明今后很可能不再写书,而是从事商业。所以,我对文章说郭敬明把自己商业化这一点没有意见。
但是,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去仰慕郭敬明,就不该一概而论了。首先,我们喜欢郭敬明,跟他写了什么样的书没有关系。把话说开,郭敬明出众的才华,不可置否的领导能力都是值得欣赏的。而文章却把这一点与郭敬明书中的内容混为一谈,说书中所写的那些屈折的价值观可能对我们有负面影响,他已经不适合我们去仰慕。那么我想说,郭敬明写的本来就是小说,小说里当然都是小概率事件。我们看的是故事,是书中的经典词句,是写作方法,而不是以它去联系现实。
其实,一个年轻的新生代作家,不可能凭空走到青少年文学之巅,就写作而言,郭敬明对文字的掌控是纯熟适度的。既然他能写出好书,我们就可以去看,去学习里面的精华。一方面,我们确实喜欢书的作者,另一方面,书里也确实有值得去看的东西。这跟郭敬明是否有商业头脑也没有关系。毕竟,我们读的是书,不是郭敬明,我们为的是学习知识与方法。
所以,我们中学生应当以书的内容为基础,选择郭敬明书中的可取良益之处学习。我们为什么而买书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我们是否深入读懂了这本书。如今,郭敬明在出版和销售量上所创造的奇迹仍在继续,但那不是我们中学生要讨论的话题,也不足以改变我们对郭敬明的仰慕。因为到最后,我们所得到的不过是郭敬明写的书罢了。但这已经足够了。
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一中初三:刘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