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大圆球,露出红宝石,吃掉红宝石,吐出白珍珠。你猜这是什么水果?对了,就是石榴。
每年的八月到九月,石榴树上长出了一个个榛子般大小的圆球。过了几天,石榴的顶端已经开出了一朵朵小花。石榴花不像其他花那样脆弱,其他花瓣轻轻一拨就掉了下来,石榴花的话瓣和坚硬的表皮相连着,四片花瓣的中间有花芯,花芯上有黄色的花粉。火红的花瓣在阳光下格外的引人注目,仿佛一片火红的朝霞。不久,石榴渐渐长大,从榛子大小变成乒乓球大小,从乒乓球大小变成垒球大小,这时,就表明石榴已经成熟了,可以吃了。从远处看,就像石榴树上长着几个鲜红色的小太阳,照亮了这个美丽的秋天。
石榴的外形是圆的,很有光泽。但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石榴皮上有恨多黑色的小点。石榴上面有一朵已经枯萎的花,但花瓣仍然没有变化,从整体来看,好像公主的头上戴着一顶皇冠,神气十足的向别人展示,非常惹人喜爱。
如果你剥出石榴皮,首先印入眼帘的并不是果肉,而是一层薄薄的物质,揭开那层白色物质,就是果肉了。每一颗果肉都很饱满,晶莹剔透。放到嘴里细细品尝,才能品出它的味道。要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房到嘴里,它的味道更是鲜美,一言难尽。石榴的种类分成两种,一种是红石榴,一种是白石榴。白石榴成熟以一点也不酸,象蜜一样甜。而红石榴成熟以后酸中带甜。很多人都以为红石榴是最好吃的,但是他们错了,最好吃的是白石榴!
石榴的营养很丰富,有各种维生素。石榴皮也可以制成药材,用石榴皮熬的汤药还可以治疗拉肚子呢。
我爱吃水果,更爱吃石榴!
初一:皇族_流年
家乡的美景有许多也很迷人。初秋时分,我和父母,细细品赏了似乎就在身边的石门岩。
石门岩在九龙江西溪上游的梧宅境内。那里连绵的群山耸立着一座直刺蓝天的山。据说唐代的僧人禅苑,从江西化缘至此,一看这里碧树逼人,便在山间建亭修庙。如今梧宅人缘于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虔诚,便也修了一新庙,构成三宝佛庙。
刚进去,迎面而来的是一尊立在桥上的巨大观音石像。面容慈祥,披着石雕成的白纱,怀抱一小孩,显得格外和蔼可亲。再进去,绕过环形桥,便到了悠久历史的三宝佛庙。由于柱子,屋顶全用红色漆成,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宏伟。我却对庙前的万年石龟像情有独钟。就是觉得它扁扁的头,滑稽得可爱,可爱得庄重。随着未褪去的雾,蒙蒙地走进了一片石林。一尊极大极高的大佛像坐进了眼帘。它腆着大肚皮,满脸笑颜,倒让我想起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哈哈像弥勒佛。它是笑得那么质朴,那么坦然,仿佛能笑尽人间的烦恼。
小孩子都是喜欢玩的。用铁索悬挂的天桥自然是我的最爱。虽然桥下不是小说中那种滚滚江水,只是一片假山石林,桥也不高。但对好奇的我来说,仍旧刺激。这不,为了使桥更加摇晃,我便用力地奔过桥去,然后又奔回来。桥身摇得像拨浪鼓,我则乐得呵呵笑。可怜了我的父母,在我身后晃晃地只是扶紧桥绳。
十年生死两茫茫,难忘古时今日哉!
昔日在长安城的俱往,俯首于昨日般,历历在目,愈加刻骨铭心。
败了,败了。
未料到,皇帝病况骤然加重;更未料到,宦官竟联合外藩向我朝施压。
皇帝终究是病倒了,而太子也毕竟成了新皇。
新皇终究是听信了谗言,将王叔文王兄贬去了渝州,王丕兄也被贬至开州。我身为改革中的一员,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下场,被贬到了这荒凉之地----永州。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永州的,也忘了听闻皇帝下旨时那份悲怒哀怆,淡了知道王兄被贬时那份兔死狐悲的感受一切似乎都随着离开长安而被埋藏。
昨日天气甚好,宗玄邀我与他去一览这永州的山水。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吴武陵吴兄,龚古龚兄,另外还有两个崔氏的年轻人,大概是为了长长见识吧!恍惚间,又想起当初父亲也曾这样带我出来过
很快这份悲意就因眼前的山清水秀而消逝不见了。一入目便是一片的碧绿,原来是一片竹林!
青绿的颜色让人不禁心情舒畅起来。我已忘记烦恼,只听见不知名的鸟儿互相鸣叫的声音,清风摇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细细听来,似乎还有泉水激石发出的叮咚声。莫非此地还有溪流吗?
我玩心大起,循着水声而去。那声音愈发的清晰,似是鸣佩之音,又似鼓瑟弦音。竹林的深处,我终见这声音的源头。原来是一方小潭。那潭水清澈碧绿,连潭底的石头都看的清楚。石头靠岸的地方有些弯曲,上面布满了青苔,水正是从这流出,发出珠玉落盘的声音。此时正是正午,阳光透过竹林树木,一直映入潭底。周围被的树木所环绕,到处是一片的绿意。
扑通的声音吓了我一跳,仔细看来,原来是潭中的小鱼,调皮的从潭里一跃而起,身后的两个年轻人笑道:这鱼莫是鲤鱼跳龙门吗?宗玄也笑:怕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他这一言引得众人大笑。我笑着看着弹力的鱼,似乎被我们的笑声吓到,慌忙的在游走了,引得不少鱼跟着游。我这才注意,原来这鱼趴着不动,倒也让人看不清,只是这一游,影子印在潭底,格外的清晰。
又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只见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又像蛇身一样弯曲,一会看得见,一会看不见,竟是寻不到源头了
我席地而坐,一股彻骨的寒意让我心生悲凉。望着潭面,我仿佛看到幼时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长安的繁荣富贵,少年得志傲气,入朝一朝的尊荣,还有最后被贬的悲愤一种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仿佛独留我一人。于是起身,最后留恋的看这石潭的最后一眼,不顾宗玄留我之语,离开了这小石潭。
这里虽美,但还是不能让我忘记一切,反而让我想起了过去。
最后只得写下文章,来纪念这块小石潭了。
初三: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