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海清在《开讲了》这个节目中所说的一句话:人生路上,我们都是新手,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脚去踩这块地,我们生下来也许这块地是泥地,也许是草地,也许趟着的是水,也许有软垫,没有人知道,人生这条路上我们只走这一回,可能我大你几岁,我能给你经验,但这个经验未必到你这适用的,真正的是什么,是你在这条路上去摸索,用你的脚感受这个地该怎么走。
的确,真正决定我们人生的是我们自己。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祥子,他的人生追求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努力,他吃得了苦,耐得了劳,却一次又一次在命运的捉弄下回到原点,变得一无所有,最终,他放弃了梦想,放弃了他的人生追求,选择靠骗吃骗喝来混日子。
当我合上小说的最后一页,一瞬间,许多感情交织在我心中。
我在思索祥子为什么会从一个奋发向上的青年堕落为自私不幸的社会末路鬼?
可能当时的社会真的极容易摧毁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我认为真正决定祥子落得如此下场的还是祥子自己。
祥子出生在那样的时代下,想要生存下去已是不易,更别说追求梦想,拥有体面地生活了。可一开始,在祥子的努力下,他也曾用双手触碰到梦想,触碰到属于他自己的车。虽然接下来发生意外丢了,可他不放弃,依然坚持着。
我想,如果祥子在他最后想放弃的时候再想想他最初的梦想,想想他的人生追求,或许在很多年之后,他仍然可以完成他的梦想。就算最后无法拥有一辆车,也能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出卖自己的人格,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一切自己的东西,成为一个如行尸走肉般的人在社会里浑浑噩噩地生活着。
话再说回来,如今我们生活在物质文明十分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也常常会丢了自己的梦想,甚至丢了最初的自己,疲于应付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琐碎之事。
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不停地在摸索着前进,总会有困难使我们不敢前行,总会有疲倦难受想要放弃的时刻。这时候,我们应该停下脚步,闭上眼想想我们最初的梦想,想清楚了再睁开眼,再继续行走。
我一直坚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就算梦最后想依旧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但至少我们要让自己的人生路是清澈的,是明亮的,是闪耀的。要让自己的心灵是饱满的,是纯净的,是可爱的。
千万不要因为走了太久而忘记了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出发的。
漫漫人生路,朝朝勇前行。
初三:肖婉淑
在好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买了英文原版的《傲慢与偏见》,花了几天的时间努力的读完了。一见倾心!当然名著也不是毫无瑕渍的。在喜欢的同时我也萌生了很多的想法。
先说说我发现的优点吧。从风格上看,它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多数书都是从男性的角度来写,即使是《简*爱》和《呼啸山庄》这样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也基本上从男性的角度去诠释,而《傲慢与偏见》则明显地充满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观及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写作内容上得到最好的体现:假如是男作家,写作的作品大多具有惊险色彩(只是强弱的问题),而本书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也不过是威克姆与伊丽莎白之妹私奔(而且结局并不悲惨),作者能想到的最恶劣的行经也只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简单欺骗;贯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如何嫁女儿。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表现了这本书的女性化,而这类书在那个时代当然极少,所以我认为这是本书极大的成功之处。
一部好的小说应当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就这一点而言,此书也表现得相当成功。读了这本书,头脑中不难形成当时欧洲女性社会的状况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为一种荣誉,而不管嫁给谁,婚取成了妇女唯一的人生目标,真正的感情既少见,又难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与批判的正是这些。
谈到缺点,我想与其他书作比较:就利用语言的能力而言,它不如《基督山伯爵》;就故事的曲折丰富性而言,它不及《乱世佳人》;就表现社会显示的高度而言,它不及《高老头》;就人物心理描写而言,它不及《红与黑》。但毕竟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要描写的社会现实决定的。
读完这本书,我想将它与《乱世佳人》进行对比。这两本书在故事内容、情节发展上太相似了,就连人物也如出一辙:伊丽莎白对应斯佳丽,达西对应瑞德,宾利对应维希利,简对应媚兰。前两者间关系由感情封冻到暖化,再到强烈;后两者的感情始终如一。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傲慢与偏见》以和平为背景,后者以战争为背景。试想,让宾利处在乱世,他必然会与维希利一样落魄。
在感情的激烈斗争与转化上,这是无法比拟的。《乱世佳人》以战争为背景,那么感情的冲突自然容易表现,而这些是《傲慢与偏见》无法轻易达到的艺术效果。对整场战争及战后的社会问题,《乱世佳人》也都表现的很成功,于是这本书的境界也就由儿女私情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深刻思索,这是《傲慢与偏见》匮乏的东西。
从整本书的艺术性来看,《傲慢与偏见》的确不如《乱世佳人》。但这在深刻思索后的确不难发现,也不难理解。奥斯丁作为女作家确有她对艺术感悟能力的局限性,这是可以原谅的。所以至今我还是坚信,《傲慢与偏见》的确有很多过人之处,毛姆将它列为世界十大著名小说之一是有道理的。
此文纯属自己有感而发,也为事实,如有不善之处请谅解。题记
中国自就在发展教育,可中国为什么一直处于一个落后地位?是的,这与中国的基本国情一致:中国的人口众多,教育发展困难。但同样,这样的政治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错误的。
美、英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不同于中国,自初中开始,这些国家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学的学科,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这项科目。他们可以做到精通一项学科,学校也会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去将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学到最好、最精、最擅长。而中国呢?可谓样样皆会,同样的处处平庸,没有一点特长,这样的教育对于创新又怎样会有用呢。
对中国的各类考试更是无用,一次考试只能测出其学习程度,然而他的实际做事能力怎么样呢?他的道德品质怎么样呢?他的为人处事能力又怎么样呢?这些都是没有经过考验没有经过认识的,有博士生吸毒致死,有清洁工小事情也做出大水平。这些示例还不够吗?为什么不学习外国的这些呢?为什么学习外国只学习到一半呢?为什么不将教育发展到另一个水平呢?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些什么呢?
中国需要的是真正的教育!
初三:铭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