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漫步在公园的小道上。
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来。雨,如同万条银丝,从天空中撒下来。像牛毛,似花针,若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山顶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烟,似雾一般的雨,如雨一般的雾,交织在一起,丝丝缕缕,缠绵不绝。轻轻地,闭了眼,沉浸在这好像被封锁在密如蛛网的雨丝中,风儿抚摸着我的脸颊,雨儿滑过我的头发。
如棉絮一般轻盈的雨,如芦花一般柔美的雨,就那么细,就那么柔,在微风中欢笑着,在微风中舞动着。就这么飘着,飘着向远处望去,透过绵柔的雨丝织成的如烟一般的春纱,只见一片粉红色的云霞望不到边际。
近了,近了,花坛里到处都是海棠,我被淹没在海棠花的粉海里。那么多的花,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似乎每一片花瓣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海棠花!它们有的倚在叶子上贪婪地吮吸着晶莹的雨滴,有的挤呀挤,挤呀挤,挤到最前面,在风中,在雨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有的在绿叶丛中欢快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显示着自己的喜悦,有的痴痴地仰望着天际,和雨滴们谈着自己的心事。
雨渐渐大了,我立刻跑进亭子避雨。亭外有一潭湖,湖水碧绿碧绿,在雨的点缀下,仿佛是春姑娘用画笔在那一件绿衣服上添上了点点涟漪。湖上依旧泛着那一片青烟似的薄雾。湖边依傍着几位姑娘--柳树,她们在风雨中轻轻摇曳着,轻盈地抚着自己那碧绿的头发,生怕伤着自己那刚刚抽出的嫩芽儿来。
雨,终于停了!
周围的一切似乎刚刚沐浴过一般,那么的清新,那么的明亮。
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一只小麻雀拍打着翅膀飞了出来,在树梢上停留了片刻,给一个小男孩的脚步声一惊,又扑翅飞进了窝里,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也许小麻雀正在窝里向其它的麻雀们诉说着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呢!
春天,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那春晨岂不更是如此?
初三:刘福良
有这样一组漫画,画的是一个小孩第一次打破茶杯,坦诚承认错误后竟吃了皮肉之苦,以至第二次打破饭碗后再也没有勇气承认,就说了谎。漫画的取材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但它又非同寻常,因为它有个震撼人心、引人深思的题目:《谎话的产生》。
棍棒之下出好人、不打不成器之类的育人教条,被奉为法宝,结果棍棒之下的好人没出多少,问题倒是出来一大堆,儿童说谎便是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
报纸上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个学生因不堪父母的高压教育,造成对父母的极度厌恶,精神极度紧张,最后失去理智,趁父母熟睡时,持刀冲入父母卧室,疯狂地砍向生身父母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血淋淋的事实带给我们的更多是震撼与沉思棍棒之下真的能出好人出人才吗?
为了避免挨打,我们学会了撒谎;为了避免惩罚,我们学会了抄袭作业;为了避免老笋子炒肉大餐,我们学会了涂改成绩单我们学会的太多,就算我们明知不对,有时却不得不去做,真是无奈之举啊!我们一方面听着师长诚实做人的谆谆教导,一方面又惭愧地干着欺骗说谎的勾当。
我们衷心地感谢师长们的一番好心,我们更能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我们不需要棍棒,因为那样只会造成逆反心理,会促使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的是劝慰,是沟通,是说理!我们需要得到的是师长的爱心,我们呼唤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棍棒之下不一定会出好人,出人才,打了也不一定成器,这就是这则漫画给我们的启示。
光阴飞逝,不觉已过数十载。一路走来,只感到自己的担子越来越重,压在肩头,心头。一日日成熟,于是,那一份份责任也就更加明了。我感到疲惫,感到换不上气。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涌上心头:我多想坐下,一会儿就好。此刻已满身是伤,但是仍要拖着这残破的身体向前走,是否有些悲凉?或者是激昂?
这便是人生吗?我才刚走几步呀!
终于支撑不住,躺在了高高的山冈上。眼望着远方,贪婪地呼吸着空气,多想能一直这样。但是,一闭上眼,便想起当初的雄心壮志,想起那股喊向天的力量。仿佛此刻,那一双双殷切的眼睛正在注视着我。
算了,不去想那么多,安心地睡一觉。可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耳畔响着从前那些志在必得的誓言。脑海中不断浮起曾经对他人的承诺,关键是对自己的那份承诺。它们此时已变成一个心结。像是一笔债,还不清的债。
内心的矛盾胜过了身体的疲惫,叫我苦不堪言。此时此刻,大脑正在做着激烈的斗争。幸运的是,这斗争马上便有了结果: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走下去,纵然是刀山火海,纵然会粉身碎骨,也不再有半点犹豫。人,要顶天立地,要为自己负责。
于是,我只是在这漫漫人生路上小憩了片刻。而现在,我已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提起剑,重新背气重重的行囊,载着承诺,继续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