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体系的滞后开始逐渐凸显。读了《论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的现状与对策》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英语口语评价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等活动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演等能力,并在每一节课中通过唱英文歌,自由交谈,表演对话,改编对话,日常会话等环节来检测和评价学生,使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比如:英文歌唱得好的学生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完成对话表演的学生可以得到加分;学生改编的优秀对话作品可以在教室展出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都会尽可能做出恰当而公正的评价,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得以保持、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践证明,丰富的评价活动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2.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整体水平
在评价学生的口语水平时,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由他(她)组织组员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组员之间形成互帮互学的小团体,共同进步。喜欢唱歌的学生很高兴辅导同学唱英文歌;类似的,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负责排练对话表演;语音语调好的学生成了朗诵小老师;责任心强的学生主动督促后进生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团结互助、协作的精神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培养。学习真正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和指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四人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的,各小组的成绩实际上也是他们的整体实力和团队精神的体现。
3.采用表演形式,增强运用能力
除了以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随机评价外,学期末学生还要进行一次总评价,也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总测评。我借鉴了南海市桂城区教研室的探索经验,学期口语水平测试按两个程序进行:(1)小组协作对话和唱英文歌;(2)抽签朗读指定内容。测试前一天,四人小组的组长各抽签确定话题,然后各小组利用一天的时间准备对话内容和相关道具。第二天进行口语水平测试时,教室就成了一个大舞台。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留出位置作为测试场地,各组按抽签次序依次进行测试。各组派一名代表作为评委给各小组打分,最后教师综合得出各人的成绩。这种口语水平测试形式有效缓解了学生考试的压力,深受学生欢迎。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对口语评价进行的一些尝试。实践证明,这些测评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论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的现状与对策》徐文晔
论小组合作学习
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有没有提高我们的成绩,对我们有没有帮助?这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我要说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有极大的利,当然,也有弊,但我确信利大于弊。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合作。所以在谈论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利弊问题前,要先说一说合作的重要性。
在以前有一个外国大教育家邀请几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几个小球吊在瓶子里,一人拿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就是小球,一吹哨,大家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提出来。一听到吹哨,大家就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絮的把小球提了出来。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古人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合作可以使我们完成目标。
言归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利弊问题。
在没有实行小组合作之前,我的总分只有七百多一点,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通过不断讨论,攻克难题,给组员讲题,巩固自己的所学,是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还有我们组的B1,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只有八十多分的水平,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在课上,我们给他讲题,把展示的机会让给他,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稳定在了九十多分,有时还突破了百分。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我以前组的C1最不爱说话,整天一淑女样子,每次被老师叫起来答题,他都支支吾吾的,组织不起语言。我们都戏称她为羞答答的玫瑰。在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组的成员都鼓励她,帮助她,使她变得更活泼,更勇敢了,起来说话也流畅了。
小组合作学习还促进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上课一起研究、讨论,使我们间的距离着实拉近了不少,关系更好了。以前的恩怨、矛盾也在快乐的学习中化解了。
当然,开头也说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它也有弊。同组之间,邻组之间,谈话的机会也变多了。老师也曾说过,这种学习模式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老师讲的少了,学生讨论的多了,这就使有些同学开始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起来。使好的同学更好了,差的同学更差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去解决问题。首先自身要提高自制力,记住课堂是学习的战场,不是玩的天堂。其次需要组长的管理,发现有不好的现象,要及时制止,警告,并帮他改正,以防再犯。还有就是同组或异组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把同学们联系起来,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是培养我们良好素质,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初三:旧约圣经
若问世人道是什么,估计有很多人都有很多答案,若是问什么魔,想必给出答案的人更加繁多,但若是论邪,此生,少有知己。
邪或许不同于魔,不同于世人眼间的魔,不会总是被冠以魔头,妖魔之类的词语,因为它已经冷僻到没有人去评论。有的时候,这样便就叫做邪。因不同而邪,别人都是要尽力展现自己的光辉,唯独邪独自在一旁孤芳自赏,只为不同。
但若真的做到了从头到尾都与众人不同,这样邪,我却看不到它的身影,至少在我的认知里,少有。至于到底有还是没有,谁也说不清。但它终究是邪,不因为你认为的有或没有而随之改变,有的时候,你看不到的东西,却不能说它并不存在。这是一种固执,也是因为固执而邪。
邪来邪去,它终究是一个字,一个被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中国字,也许在若干年后,邪将是道或是魔的意思,但邪终究是邪,它是与众不同的,也是固执的,世人能做的不过是一直一直在它的周围画圈,若是跳出了这一个圈,便就是离邪更近了一步,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总喜欢比喻,打比方的道理,但是若是比喻的多了,跳的多了,才会发现,自己只会看到与它相似的东西,而自己所要论述的东西的本身,却仿佛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薄纱,让你看不透彻。让你永远与真相错过。直到自己在自己所画的圈内,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追寻的东西到底存不存在。从而迷茫在了真与假的世界中。或许,是因为真假而邪。
且不去论述那虚无缥缈的真假,真真假假,世人本就难以说清道明,又何必去探个明白。只想在自己说知道的范围内去探寻自己并不明白的东西。然而却就是有某些东西,你似乎明白却又是不明白。若是勉强说明白了,但在自己看来又算是哪门子的明白。不明其因,不知其果,甚至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那种掌握明白的感觉,就是明白了。也许,是因为不明不白而邪
明不明白,不在于我,也不在于你想要明白的东西,而在于自身,毕竟有时若是碰到了人类并没有给它下定义的东西,那么自己就算明白了,也不知道什么境界才算是明白,其实明白并不难,只要相信,哪怕是相信了1+1=3,那么我也算是明白了。尽管明白的与世人不同,但在自己看来,也已经算是明白。也许,是因为相信而邪。
有的时候,这也算是邪,只要我相信,世间万物都是邪,因为我知道,世间的万物都不是不同的,都是固执,都是亦真亦假,不明不白的。你可以格物穷理,我自能格物问邪。邪只是一个字,也只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气质。内在的,也能在外面找到。若是真要给邪下个定义,那么邪便就是邪,因邪而邪,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邪若是能邪出来,也就不是邪了。
我的认知里,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至少语文老师是这么教的,但我却真的替邪不公,凭什么有人求道,问佛,而身处同一境界的邪却是被人唾骂,但邪若真的去在意了,那么他反而不叫邪了,相信,只要事事换一个角度,那么每件事都可以称之为邪。邪,也不再是邪。
初三:潘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