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二

关于一根神奇的绳子的作文

《关于一根神奇的绳子的作文》【第一篇】

  一天,小明溜出来玩,他伸了伸懒腰,眼睛骨碌碌四处乱转,看着到处的景物。忽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一堆不起眼的小草上,咦,怎么有条绳子,把它拉出来看个究竟!小自言自语道。他猛地一拉,顿时金光四射,照得到处金灿灿的,连小明的眼睛都睁不开了。你可知道,这可是智慧王国的开关啊!

  眨眼间,周围的小河、草地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色的星光大道,挂满水果的大树。哇,好美!小明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小明迷迷糊糊的,好像在梦境里。不知不觉中,他已走过那金色的大门。两位身穿粉红色连衣裙的侍女对小明说:欢迎你来到智慧王国!小明微笑着说:谢谢!他来到一座金子做成的宫殿门前,轻轻地敲了敲门,开门的正是智慧王国的国王。他笑容可掬地对小明说:亲爱的远方来的小贵宾,请进来!小明走了进去,很礼貌地向大家问了好。小明是个好奇心强的孩子,对智慧王国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就请国王带他去逛街,街上卖的东西很多,应有尽有,小明看中一个小玩意儿,就掏钱想把它买下,奇怪的是老板不卖给他,国王告诉他,在这里买东西要用知识,而不是用钱。老板就为小明出了一道题:风车是哪国人发明的?小明回答不出来,涨得满脸通红。国王笑了笑,回答道:风车是英国人发明的。老板才把那个小玩意给了小明。他们又逛了几家商店,国王用他的智慧买了很多东西送给小明。国王满肚子的知识让小明大吃一惊,同时也让他大开眼界。小明想:国王真棒!我不爱学习,知识很少,比国王差多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小明要回家了,国王热情地扶他上马车。小明挥挥手,和大家再见。

  小明回到家,遵守他的诺言好好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初二:sss785375292

《关于一根碳素笔的自白的作文》【第二篇】

  大家好,我是一支碳素笔,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都会用我。

  我有笔帽、笔管、和笔芯组成,笔芯中有很长一段墨水,墨水上面还有一点白色或黄色的蜡油,这是为了同学们把我倒放的时候不让里面的墨水流出来。我们碳素笔家族都是多用性的----笔芯用完了还可以再换,又实用又实惠。

  可是,也有一些同学不喜欢用我写字,因为他们觉得我的笔油很稀,不像圆珠笔那么稠,写出来的字不能马上风干,这样手一蹭过去,字不像字,黑乎乎的。还有的同学喜欢用修改胶带,写上以后更不易风干。所以他们不喜欢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笔尖部分有一颗小珠,通过这个小珠的转动来写字。有时一个同学不小心力气用大了,这个小珠就下来了,好好的笔就浪费了。

  同学们给我指出的缺点,我一定会改正,给我的赞美,我一定会保持的。

初二:崔梓豪

《关于一根玉米和一条虫子的故事的作文》【第三篇】

  一根玉米,和一条虫子,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妈妈揭开锅盖,拿出两根热腾腾的、冒着香气的橙黄色的玉米,那玉米,每一颗都像刷了漆似的,晶莹剔透,让人舍不得下口。可是,一根玉米的顶端,却有一丝丝的瑕疵有一颗晶亮的玉米,被虫子啃成了棕色。妈妈眼里闪过厌恶,指甲中间出现了一条被蒸熟了的小虫子。我不禁浮想联翩:这小虫子,有多大的勇气,面临死亡还要呆在玉米里呢?

  从前,小玉米还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它每天汲取阳光和水分,拼命长啊长啊,终于有一天,它的身边多了几片厚厚的叶子把它围住。它难受的想挣脱,可是它深知经历了这一关他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果实了。于是,它忍,忍了几个夜晚、几个白天。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那几片叶子突然枯萎,纷纷蔫了下去。它雪白色的身姿就暴露在阳光下,它欢快地舞蹈。这时,一只小小的虫子,闯进了它的地盘,和它汲取养分,甚至还会用它尖利的牙齿咬碎它的叶子、它的身体,它很不满,摇动着身体想赶走它,可是那小虫似生了根似的,赶也赶不走,任凭风吹雨打,它就是赖着不肯离开。小玉米无奈,只好与小虫达成了协议:以后我们的营养一人一半儿。和好以后,它们很快成为了朋友,小虫就居住在玉米的一颗小粒上。每天它们相依为命,日子很快乐。直到有一天,一双大手把小玉米连根拔起,惊动了正在睡觉的小虫,他们被扔进了大麻袋,大麻袋里有很多的同伴。都沉默着,不知去向

  眼前渐渐亮了,小玉米被摆在了菜市场。只见一个人鬼鬼祟祟地走进小玉米,小玉米尖叫出声,可是没人听到它的尖叫。就这样,小玉米被一双乌黑的手偷走了。小玉米被丢进了一个黑黑的地方,里面装满了水,小虫游了出来。和小玉米说悄悄话:这是我们的新家?可真漂亮!可是我要去睡觉了,希望一觉醒来我能看到光明!"小虫说完,钻回它的玉米粒中呼呼大睡。可是它没有发现,水的温度渐渐升高

  小玉米被沸水烧的很疼很疼,但它不可以叫喊,因为它的好朋友还在睡觉,会吵到它的。就这样,小玉米的头越来越昏,它的眼睛慢慢闭上了

初二:薛涵尹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