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3分)
19、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2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22、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这是老师在讲到鲁迅的《朝花夕拾》时所必然涉及到的内容。
选文本身告诉我们,要重视名家名作,鲁迅的作品是不能轻易被删除的。说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已经不适应时代,那是浅薄的表现。如果鲁迅过时,那么孔子呢?沉下心来,好好读读鲁迅,对于抑制浮躁心理是有一定好处的。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五个题目的设计都好:
第18题,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此题答案属于文学常识。关于文学常识,每篇课文的注释⑴都有介绍,比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在平时学习中稍加注意,本题是不难写出答案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启示:在平时学习中,对文学常识加以重视。
第19小题,回答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行文线索。
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很显然,全文都是围绕五猖会来组织材料,所以,它就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启示:阅读记述性文章,首先搞清楚其行文线索。
第20小题,让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这个句子是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我们知道,鲁迅当时只有7岁。一个7岁的孩子现在也才刚刚读小学一年级,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而仅仅把他们囚在家里背书(对于书中内容有不大理解),特别是正好有一个事情吸引着自己,那绝对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更可悲的是,面对这种摧残,鲁迅只能屈服而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反抗(那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大懂得反抗)。但是,内心的想法还是有的,你看,鲁迅不是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感慨,当然表达了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读书的不解和不满。
启示:读懂原文,深入到人物内心去理解人物的言行。
2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我们来看看具体情节:
因为要赶五猖会,人们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我们可以想见,我该是多么幸福啊!可是,万没想到,灾难临头了父亲以他绝对的威严不让我去赶什么五猖会,让去被书。这一特定时刻,我的感受是: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那么,答案如下:
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答出赏析角度给1分,答出表达效果给2分;选取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是可以的。
启示:结合具体情节理解人物情感。
22、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本题从写法上进行考察:
示例一: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评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示例二:明时的赛会的豪奢与热闹与当今庙会的简单形成鲜明对比,即使的简单的庙会,也让我憧憬不已,突出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答出对比的内容给2分,答出对比的作用给1分。
启示:理解内容,细细分辨;写出内容,分析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