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晓至湖上》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晓至湖上
作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试题】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请你谈谈这首诗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
(4)、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答:清雅指清新雅致。(1分)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体现了清;(2分)诗人一早起来,欣赏湖上美景,并由景生情,体现文人之雅。(1分)
(4)、答:诗人渴望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表现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2分)但 安得学野凫又可看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1分)(泛泛:荡漾的样子。景:影。)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出城清晨的天色还有些昏暗,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注释
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作品鉴赏】
《晓至湖上》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

这首诗情感丰富。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作者简介

厉鹗
厉鹗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乾隆初举鸿博。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