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 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4.对日和月带给作者的感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热 冰冷 B.火热 惧怕 C.死亡 困惑 D.震撼 冰冷 15.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应当树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和抱负。 B.人应当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英勇和无畏。 C.人应当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和坦荡。 D.人应当树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信念和追求。 16.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姮娥的形象与飞蛾相反,前者崇尚安宁,后者追求光明。 B.姮娥的形象与飞蛾完全相同,他们都在竭力追求光明。 C.作者对姮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同,都是在赞颂他们的精神。 D.作者对姮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反,否定姮娥,赞美飞蛾。 17.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描写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B.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案:14.A 15.C 16.C 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