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游黄山白岳不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游黄山白岳不果
作者: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金银气表明徽州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黄白游表明时人追逐富贵,趋之若鹜。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平生只痴迷于尘世外的绝美之境,从不逐金银气,从不做富贵梦。一个痴字直抒胸臆,抒发出诗人的平生之志:痴迷高远,鄙夷富贵。(评分说明:答出其志,痴迷高远、不慕金钱、鄙夷富贵等意思,2分。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2分。)
(2)此诗所用手法有:
①对比,将时人黄白游与诗人痴绝处对比,于对比中表达诗人的平生之志趣。
②双关,黄白二字,既指黄山、白岳,又比喻黄金白银。
③借代:以金银和徽州借代富贵,引人联想,形象鲜明,凝练生动。
④比喻:以梦比喻追求、心志,既形象又含蓄。(评分说明:答对手法2分,举例赏析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释
①乏绝:潦倒,困穷。
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作品鉴赏】
《游黄山白岳不果》通过描述徽州一个充满铜臭的地方,表达了诗人不肯低头求人的心态
《游黄山白岳不果》,诗题中的“白岳”,指的是休宁齐云山。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又与黄山并称“黄山白岳”。汤显祖在诗作中,“黄山白岳”便简作“黄白”。全诗四句,其实是写“因果”。即前两句写原因,后两句写结果。全诗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后人看重的后两句。从诗人的经历和品格来讲,这首诗既不是歌颂“黄白”景色的美丽,也不是表达向往去徽州,而是发出一生的感慨。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朋友多次相邀劝告,希望他到徽州求得发达的机会,然而却都未成行。诗句中的“黄白”,明指黄山、白岳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无论是何因使其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要到黄山、白岳山间的徽州去。这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也无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肯低头求人的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作者简介

汤显祖
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