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沉默的子弹 周海亮》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沉默的子弹 周海亮

不过一束光,他就知道,生命不再属于自己。

  光暗淡,微弱,灰白,转瞬即逝。他正掬一捧水,水送至嘴边,光悄悄划过他的眼睛。他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不敢趴下,不敢逃走,甚至,不敢呼吸。他知道那是瞄准镜反射的光芒。狙击buqiang的瞄准镜,冷酷并且精确。

  他能够想像瞄准镜后面的眼睛。眼睛扣上瞄准镜,他的眉心即刻与十字中心完美地重叠。现在,草丛间隐藏的狙击手随时可以将手指轻轻一勾,让他在瞬间死去。

  甚至来不及挣扎,来不及惨叫。甚至来不及颤抖或者抽搐。他似乎看见子弹从草丛里蹿出,冲开稀薄的空气,螺旋状飞行,将他的眉心刺出一个圆圆的小孔。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

  恐惧排山倒海,将他吞噬。他弯着腰,不敢动。

其实他有两个选择:其一,他一个鱼跃,扑向并且抓起旁边的步枪。填满子弹的步枪被扔在两米以外,两米距离,半秒钟足矣。其二,他一个侧翻,滚向并且逃向与步枪相反的方向。那里有一个茂盛的灌木丛,那些灌木或许可以救他。可是他没有动。他权衡很久,终于放弃。他知道不可能成功他知道草丛里的狙击手绝不会给他任何机会这样的距离,瞎子也不会射偏.

他在丛林里度过半个多月。半个多月时间里,他连睡觉都睁着眼睛。每一秒钟他都高度警觉和戒备,头盔压得很低,手指扣紧扳机。他趴在河边的灌木丛里观察很久,直到确信这里就像自家院子一样安全。然后他走出来,缷掉步枪,缷掉干粮,缷掉水壶,缷掉头盔。他需要喝点水,吃点干粮。他需要让他的呼吸变得轻松。他需要让他的心脏正常跳动。他需要将紧崩的神经,放松片刻。

  于是他成为靶子,成为羊,成为猪,成为死去的士兵。百发百中的步枪近在咫尺,此时却更显多余和滑稽。是的他仍然是兵,只不过他是死去的兵。暂时还活着的死去的兵。这想法令他绝望和悲伤。

  他不知道他们对峙了多久。一分钟?一小时?还是一个下午?他弓着身体,捧着两手,如同在向看不见的敌人讨求一片饼干或者一颗子弹。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似乎真是这样,一分钟、一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年轻的兵在意念里被他的敌人射杀过多次。每一次他都闭了眼睛,每一次他都没有倒下。然枪手的枪,迟迟没有响起。

  突然他很想坐一会儿。终是一死,为什么不能舒服一些呢?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呢?甚至,为什么不能试试运气呢?他慢慢放下双手,草丛不见动静;他慢慢往旁边挪一步,草丛仍然不见动静;他一点一点蹲下,草丛还是不见动静。坐上石头的那一刻他流出眼泪滚烫的石头带给他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枪手迟迟不肯将他射杀,这说明,或许,枪手根本不想将他射杀或者他根本不值得枪手射杀。然他仍然不敢拾起步枪。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他试探着抓起干粮袋,又试探着从干粮袋里拿出饼干。枪没有响。他从小河里掬起一捧水,又试探着将那口水喝下。枪没有响。他笑了。他知道现在,只要不去碰枪,他完全可以从容地离开。他向草丛举起两手,向一颗沉默的子弹举起两手。他高举两手退向岸边,又冲草丛做一个滑稽可笑的鬼脸。他再一次看到那束光只有当瞄准镜轻轻晃动,那束光才会出现他知道枪手被他逗笑。

  他转身,枪没有响。他将粮袋背到身上,枪没有响。他戴上头盔,枪没有响。他一步步接近灌木丛,枪没有响。他将一只脚踏进灌木丛,枪没有响。突然他认为该给潜伏的狙击手留下一点东西饼干、罐头、巧克力、烈性酒、钞票什么都行。枪手放过他,等于救下他。

  他毫无戒备地将手伸进怀里。枪响了。

(《百花园》2011年第8期)

16、简要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1)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

2)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

17、小说倒数第三段: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对于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枪响很好,也有人认为枪不必响。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一束光划过他的眼睛,他就吓得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可见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B.他在丛林里生活,觉得这里就像自家后院一样安全,说明他已经把丛林当成了自己的家。

C.小说两次提到他从小河里掬水喝,第一次心情紧张,第二次却很轻松,这是因为他开始慢慢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D.小说描述他举起两手时,只说向草丛,向一颗沉默的子弹,并没有提到人,这里暗含了一丝人性的温情。

E.小说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刻画人物恐惧纠结的心理,十分精妙传神。

参考答案:

16、①淡淡的青烟、金黄的阳光、灵巧地穿过等细节描写,与枪手冷峻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死亡带给人的惊悚和恐惧。

②两个无限抻长表明了与狙击手对峙的时间很长,而长时间忍受着死亡带来的恐惧,足以让人精神崩溃,与死无异。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17、含义:步枪对他来说是一种自卫的反抗的开口,对潜伏的枪手来说是狙击的根由。而此刻的步枪,却可能也为他招引杀身的祸根。

作用:这句话既解释了前面他的一些举动没有遭到枪击的原因,又为后文他毫无戒备的举动而遭到枪击埋下伏笔。因为他没有拿起步枪,所以枪手迟迟没有没有将他射杀,也正因为如此,他忽略了其中的隐患,因而招致枪击。

18、枪响很好。①枪响使文章前后响应,首尾圆合。小说以紧张对峙气氛开场,他就知道,生命不再属于自己,并且通过前面的描写可知,他根本逃不出对手的射杀。②枪响使小说的铺垫显得很成功。因为终究是一死,所以他索性大胆迈出一步,试探对手,气氛开始缓和,最后却因为毫无戒备的举动,气氛又陡然紧张,枪响了。这就使文章的气氛跌宕起伏,出人意表。③枪响使这篇战争小说更有张力,内涵更丰富。最后的枪响完全是因为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可是在敌我生命抉择面前,根本不容许有更多更改的思考。这就写出了战争所带来的磨灭人性的残酷,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发人深省。

枪不必响。①枪不必响,因为为敌我矛盾并非生死相拼,小说中,他鼓起勇气迈出了生死关头的一步,没有去拾他的步枪,以示坦诚,而对手也没有射杀他,并且枪手也可能被他逗笑,可以看出枪手并非一定要射杀他。②枪不必响,更能彰显人性,显出温情。从小说的开头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不仅带给人肉体的伤害,更让人心灵饱受折磨。枪不响,就能让与对方在这场严酷的战争中,通过善意的举动,进入人性的交流。战争无情人有情,更能让人在阅读中体会温情,回归人性。

19、DE (C项,他第二次掬水喝,心情并非很轻松,只是稍微缓和了一些。A项,文章是要表现战争的残酷带给人巨大的心灵折磨,并不是为了突出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B项,像自家后院一样安全只是一个比方,他并没有也不可能把丛林当成自己的家。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