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告别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告别语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 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扠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捌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丽觉得舅舅趣味狭窄,所以,她对舅舅和他家的客房没有太深印象,也不曾发现二楼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对比,那此起彼伏的再见声,是他们对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一句生动地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也表现出朱丽听到这声音时的意外。

D.大人要小宝与他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不愿合作,这说明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有很深矛盾。

E.小说中的客房,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2)朱丽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