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琵琶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琵琶行 / 琵琶引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转徙(t 移动) 迁谪(zh 降职)

B.悯然(mǐn 忧郁) 贾人(ji 商人)

C.冷涩(s 滞涩) 铁骑(q 骑兵)

D.虾蟆(hm,古地名) 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2、指出下列加点字古今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于是写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在中心;今:提醒小心)

B.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穿戴;今:治理)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C.暮去朝来颜色故(古:容貌脸色;今:色彩) 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突然;今:暂时)

D.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以前,刚才;今:向前方) 低眉信手续续弹 (古:随着;今:书信)

3、指出下列句子中向字,与凄凄不似向前声相同的一项( )

A.天姥连天向天横

B.失向来之烟霞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磨刀霍霍向猪羊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寻声暗问弹者谁( )

A.顺着 B.不久 C.寻找 D.遵循

(2)初为《霓裳》后《六幺》( )

A.为了 B.因为 C.弹奏 D.给

(3)暮去朝来颜色故( )

A. 所以 B.衰老 C.依旧 D.故意

(4)歌以赠之( )

A.因为 B用 C.介词来 D.连词而

5、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中等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等闲识得东风面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C.万水千山只等闲

D.等闲平地起波澜

6、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7、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哄动京城的辉煌。

8、指出对下列景物描写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 )

A.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隐隐点染了聆听琵琶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B.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写出诗人谪居荒僻之地悲凉凄清的情景,映衬出诗人的寂寞与苦闷心情。

C.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不幸者的沦落之情全融进音乐之中,所以声声扣人心扉,更加凄凄感人,听者已不是悄无言,而是皆掩泣,表达了满座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9、诗中有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其意象不同,内涵各异,试分别分析之。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江浸月。
②车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0、翻译(每句2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参考答案:
1、D 2、B 3、B 4、(1)A (2)C (3)B (4)D 5、B 6、B 7、C 8、C(不是景物描写,而是人物场面描写) 9、①情景交融,溶溶月色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②音乐与月色互相渗透,令人回味不已。③渲染歌女凄清心境,使人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忧郁的月光里,感伤莫名。
10、(1)元和十年,我被降职到九江做司马
(2)我本是长安歌女,曾向穆、曹二善才学习琵琶,由于年长色衰,就嫁给商人为妻子。
(3)我听到这个人的身世经历,这个晚上自己才感觉有被降职的感觉,因此就写了这篇诗文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二: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___ 。
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些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幽咽泉流冰下难。
2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 。门前冷落鞍马戏,________________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2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 ,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7.就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2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
3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幽咽泉流冰下难。
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忘归客不发。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喟。

答案:
《琵琶行》(白居易)
1.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风等闲度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0.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梦啼妆泪红阑干
20.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4.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25.同是天涯沦落人
26.春江花朝秋月夜
27.往往取酒还独倾
28.暮去朝来颜色故
2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0.同是天涯沦落人
31.间关莺语花底滑
32.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
3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2)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3)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4)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5)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6)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7)为:做。
(8)贾(gǔ)人:商人。
(9)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0)快:畅快。
(11)漂沦:漂泊沦落。
(12)出官:(京官)外调。
(13)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4)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15)为:创作。
(16)长句:指七言诗。
(17)歌:作歌,动词。
(18)凡:总共。
(19)言:字。
(20)命:命名,题名。
(21)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2)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23)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主人:诗人自指。
(25)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一说移灯。
(26)掩抑:掩蔽,遏抑。
(27)思:悲伤的情思。
(28)信手:随手。
(29)续续弹:连续弹奏。
(30)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1)捻:揉弦的动作。
(32) 抹:顺手下拨的动作
(33)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4)《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5)《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6)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3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38)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39)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40)间关:象声词,这里形容“莺语”声(鸟鸣婉转)
(41)幽咽:遏塞不畅状。
(42)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43)凝绝:凝滞。
(44)暗恨:内心的怨恨。
(45)迸:溅射。
(46)曲终:乐曲结束。
(47)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48)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49)舫:船。
(50)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1)虾(há)蟆陵:“虾”通“蛤”。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2)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53)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54)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55)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56)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红绡:一种生丝织物。
(57)钿(diàn)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bì):一说“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58)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59)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60)颜色故:容貌衰老。
(61)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2)去来:离别后。来,语气词。
(63)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4)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65)重:重新,重又之意。
(66)唧唧:叹声。
(67)呕哑嘲哳( zhāo zhā):呕哑,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
(68)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69)暂:突然,一下子。
(70)却坐:退回到原处。
(71)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2)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3)掩泣:掩面哭泣。
(74)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作品鉴赏】
《琵琶行/琵琶引》“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琵琶行/琵琶引》白居易通过对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琵琶行/琵琶引》白居易通过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琵琶行/琵琶引》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艺术手法】
《琵琶行/琵琶引》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琵琶行/琵琶引》白居易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模拟出来,同时也烘托出了离情别绪的感情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骑出刀呜”、“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无与伦比。这一段音乐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和李欣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寄语房给事》并列为古典音乐的四篇妙文。但由于它的比喻平实、贴切,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因此比其他三篇流传更广,也更为知名。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琵琶行/琵琶引》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成千古名句,生动地刻画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如同万匹野马,同时出动,万丈瀑布,瞬时倾泻,“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琵琶行/琵琶引》将琵琶女和诗人进行对比,抒发了白居易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琵琶引》通过描述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白居易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境遇
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
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凝炼优美、叩人心扉。

【名家评价】
杨慎:“枫叶荻花秋瑟瑟”,此句绝妙。枫叶红,荻花白,映秋色碧也。
苏舜钦:“夜深忽梦少年事,觉来粉泪红阑干”,此联真佳句。
陈洪绶:十分情十分说出,能令有情者皆为之死。
《容斋五笔》: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予窃疑之。唐世法纲虽于此为宽,然乐天曾居禁密,且谪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
《朱子语类》:白乐天《琵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
《唐诗援》:初唐人喜为长篇,大率以词采相高而乏神韵。至元、白,去其排比,而仍踵其拖沓。惟《连昌宫词》直陈时事,可为龟鉴;《琵琶行》情文兼美,故特取之。
《批选唐诗》:以诗代叙记情兴,曲折婉转,《连昌宫词》正是伯仲。
《唐诗镜》:乐天无简炼法,故觉顿挫激昂为难。
《唐诗归》:钟云:以此说曲罢,情理便深(“水泉冷涩”二句下)。 钟云:唤醒人语,不怕说得败兴(“门前冷落”二句下)。 钟云: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同是天涯”二句下)。
《唐诗解》:《连昌》纪事,《琵琶》叙情,《长恨》讽刺,并长篇之胜,而高、李弗录。余采而笺释之,俾学者有所观法焉。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汝询日:此乐天宦游不遂,因琵琶以托兴也。“饮无管弦”,埋琵琶话头。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声沉欲语迟”,“沉”字细,若作“停”字便浅;“欲语迟”,形容妙绝。“未成曲调先有情”,“先有情”三字,一篇大机括。“弦弦掩抑”下四语总说,情见乎辞。“大弦”以下六语,写琵琶声响,曲穷其妙。“水泉冷涩”四语,传琵琶之神。“银瓶”二语,已歇而复振,是将罢时光景。“唯见江心秋月白”,收用冷语,何等有韵!“自言本是京城女”下二十二句,商妇自诉之词,甚夸、甚戚,曲尽青楼情态。“同是天涯”三旬,钟伯(敬)谓:“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若止,乐天本意,何处发舒?惟以沦落人“转入迁谪,何等相关”!香山善铺叙,繁而不冗,若百衲衣手段,如何学得? 陆时雍日:形容仿佛。 又日:作长歌须得崩浪奔雷、蓦涧腾空之势,乃佳;乐天只一平铺次第。
《野鸿诗的》: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旬亦警拔。音节靡靡,是其一生短处,非独是诗而已。
《中晚唐诗叩弹集》:庭珠按:以上琵琶妇自叙;下,乐天自言迁谪之感也(“梦啼妆泪”句下)。
《古欢堂集杂著》: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
《蕙榜杂记》:予向读吴梅村《琵琶行》,喜其浏离顿挫,谓胜白文公《琵琶行》,久而知其谬也。白诗开手便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此直叙法也。吴诗先将琵琶铺陈一段,便成空套。
《而庵说唐诗》:此篇铺叙甚佳,语多情至,顿挫之法颇有。若较子美之陡健,相去远矣。滥觞从此始。 “琵琶声停欲语迟”,“欲语迟”宛然妇人行径矣。“枫叶荻花秋瑟瑟”,人知是写景,而不知是写秋。 古人作长篇,法有详略。此篇纯用详法,此乐天短处也(“转轴拨弦”句下)。 “未成曲调先有情”,司马迁谪,复当别离,此乐天之情也;嫁与商人,不得遂意,此妇人之情也。大家暗暗相关。此诗是乐天听过琵琶曲从亮处做的。 “其问旦暮闻何物”作问辞,句法变,方无直下之病。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饮。”要知乐天不是单对妇人自叙,还有所送之客在此。正是眼光向客处。此二句妙甚。
《唐诗别裁》:写同病相怜之意,侧侧动人。
《唐贤小三昧集》: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凄婉激昂,声能引泣。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步步映衬,处处点缀,组织处,悠扬处,层出不穷,笔意鲜艳无过白香山者。
《唐宋诗醇》: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意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十九首》云:“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
《网师园唐诗笺》:为下二段伏线(“醉不成欢’:二句下)。 即声暂歇时言(“此时无声”旬下)。 应首段作一束(“惟见江心”句下)。 映上重作一束,为文章留顿法(“绕船月明”旬下)。 双收上二段,转到自己(“同是天涯”二句下)。 自叙踪迹与起处相应(“其间旦暮”句下)。此诗及《长恨歌》,诸家选本率与元微之《连昌宫词》并存。然细玩之,虽同是洋洋大篇,而情辞斐叠无伦,元词之远不逮白歌。即此与李毫州之悲善才,并为闻琵琶作,而亦有仙凡之判,醐不但以人品高下为去取也。
《岘俯说涛》:《琵琶行》较有情味,然“我从去年”一段又嫌繁冗,如老妪向人谈旧事,叨叨絮絮,厌读而不肯休也。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