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毁
韩 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 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毁 原:推究,探求
B.其责己也重以周 重:严格
C.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点
D.得吾说而存之 存:保存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与毁有关的一项是(3分)
①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②我善是,是亦足矣
③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④举其一,不计其十
⑤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⑥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也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文的思路来看,先以古之君子为例,正面说理,后以今之君子为证,反面说理,再进而分析毁的原因、危害,最后是作者的殷切希望。
B.古之君子,总是把自己看成舜、周公这样的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C.作者对当时社会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很是忧虑,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士之处世,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治理问题。
D.作者曾经以称赞某人和批评某人为试验,结果让他很是失望:人们评价一个人不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而是以此人跟自己的关系和利益为标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求其所以为舜。(3分)
(2)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3分)
(3)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张曰:异 乎 吾 所 闻 君 子 尊 贤 而 容 众 嘉 善 而 矜 不 能 我 之 大 贤 与 于 人何 所 不容我 之 不 贤 与 人 将 拒 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1)他们探求舜成为舜的原因。(补充主语他们1分,求:探求1分,所以,的原因1分。)
(2)他们要求别人严又全,所以别人很难把事情做好;对自己要求低又少,所以他们自己进步很小。(句意1分,详:他们要求别人严又全或者意相同得1分,取:得到,获取或者意相近1分。)
(3)今天的君子只提出人家某个问题,而不考虑人家很多优点;只追究人家以前的缺点,而不顾念人家新的变化。(举:提出1分,一:某个缺点1分,旧:过去的缺点1分。)
13.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
参考译文:
古时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厚而且简要。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敢懈怠;对待别人宽厚而简要,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从他的为人来看,是个实行仁义的人;古时的君子探求了舜成为舜的原因后,责怪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他能够这样,而我为什么竟不能这样!于是早晚反省,改掉那些不如舜的缺点,养成那些像舜的优点。听说古人中有位叫周公的,从他的为人来看,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古之君子探求了周公成为周公的原因后,责怪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他能够这样,而我竟不能这样!于是早晚反省,改掉那些不如周公的缺点,养成那些像周公的优点。舜是一位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位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古时的君子就说:我不如舜,我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啊。这不也是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吗?他们对待别人呢,就说:他这个人啊,能有这样的优点,这就够得上是个好人了;他能够擅长这一点,这就够得上是有技艺的人了。选取他的一点,不再要求他有第二点,只就他现在的表现来看,不追究他的过去。古之君子总是小心翼翼地惟恐人家得不到做好事情应得到的好处。种好的品德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艺是容易掌握的。他们对别人却说:能够有这个优点,这就足够啦。又说:能够掌握这个,这也足够啦。这不也就是要求别人宽厚而简约表现吗?
如今的君子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对别人求全责备,对待自己却是少而宽。他们要求别人严而全,所以别人很难把事情做好;对自己要求低又少,所以他们自己进步很小。自己没什么善行,却说:我有这些善行,这也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些本领,这也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取得多少进步就停止不前,这不是现今君子要求自己很少很低的表现吗?可是他对于别人,却这样说:那个人虽然有这个才能,但人品不值得称道。那个人虽然善于做这个,但这事儿本身没有什么价值。抓住人家某个方面的问题,根本不考虑人家多方面的长处;追究人家以往的缺点,完全不管人家今日的变化。担心受怕地惟恐人家得到好的名声。这不是现今君子要求别人又多又细的表现吗?这就叫不拿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去期望别人,要说他这是尊重自己,我可看不出来。
尽管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那根源就是怠惰和妒忌。怠惰,就不能提高修养;妒忌,就害怕人家修养的提高。我曾经试验过。我为试着在众人面前说:某某是个贤良的人,某某是个有才能的人。那与我应和表示赞同的,必定是这个人的伙伴好友;要不,便是跟他疏远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再不,就是畏惧他的人。倘不是这三种情况,那么,性格强硬的人必定用言语表示愤怒,性格软弱的也必定满脸怒色。我又曾试着在众人面前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是没有能力的人。那些不理睬我的话的人,就必定是某某的伙伴好友;要不,便是跟他疏远没有利害冲突的人;再不,就是畏惧他的人。倘不是这三种情况,那么,性格强硬的人必定用言语表示高兴,性格软弱的也必定满脸喜色。正因为这样,随着事业成功,诽谤也就兴起,随着德望提高,攻讦也就来到。唉,一个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竟还希望名誉能够光大,道德能够推广,实在太难了。
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在位者,听到我上面的话而时时想起它,那么该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