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与龙的文化缘
庞进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
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
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尔雅翼释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
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
(《中国文化报》2014年02月07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
B.《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五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
7.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B.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C.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
D.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B.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
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D.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D(A只是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某些二字不能漏掉。B引《录异记》的文字是用来证明龙形似马形这一说法的。C这三则引文只是古人心目中的看法和想法,不能以此断定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7.A(强加因果,后一句是质疑马龙说的原因。)
8.B(A文中说龙现已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不确切。C.这并不是辞典上的解释,文中说龙马还可有一解,这是作者的推论。D.项中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龙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