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蒲公英
高晓云
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的叫法叫它黄黄。它有细密的花瓣,每一层花瓣又都排列得那么整齐划一,最先舒展的排列在花朵最外边,细而长,像极了那一把把江南女子撑着的油纸伞。
小黄花虽小,开起来也有别样的傲气。在万物复苏伊始,在燕子还未归来之际,在草儿才开始探头探脑之时,只要春过处,它不择环境,不择冷暖,只要泥土吐露芬芳,那朵朵小金花,就以一个家族的霸气开得娇艳无比,开得高高低低、一泻千里。
当花落之时,它又变成另一种样子的小灯塔,像一颗颗绿色的桃心。没有花苞那样饱满圆润,但桃心形长得却非常标准、可爱。此时,花茎将它举得更高了,慢慢地、默默地不知什么时候,从桃心似的灯塔里孕育出了它的种子,那一个个种子都插上了仙子的翅膀,慢慢被释放了出来。它们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亲密,瓜子仁形的细小的种子在每人手中都高举着像一个棉花糖,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它们的小集体整体呈现出来就变成一个个毛茸茸的圆球了,圆得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微风的召唤中,对飞行技术轻车熟路的小伞兵们就开始了它们人生中的美好的旅行,脚步停留在哪里,下一次春来,哪里便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
春天来时,母亲就一手挎着芨芨草编成的小篮,篮子里随手放上两把小铲子,一手带着蹒跚学步的我,在田埂边、在沟渠里找寻着蒲公英。不一会儿母亲就铲满了一篮。回到家,母亲将藏匿在其中的泥沙洗得干干净净,黄黄的叶子都发亮了。之后在开水锅里烫熟了,捞出又放进冷水里漂一天。母亲说这样漂了苦味就淡了,味道就更鲜美了。漂完后,母亲又把水攥干,切段放进盆里撒了盐、花椒,用熟油过了一遍,加上味精拌匀,又加了少许的醋继续拌匀。母亲夹起一筷子尝了尝说:好香啊!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涩涩的苦味是不合我的口味的。渐渐长大了,尝过了很多菜,相比之下,才尝出黄黄留在最后的清香、合口、出淤泥而不染。上了小学后我也能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手挎篮一手拿铲,寻觅蒲公英的身影了。每到春天,寻觅它成了我童年的趣事,也成了我人生中的美好而幸福的回忆。
而今,我已初为人母。每到春天,恰巧碰到母亲农闲时,我会随着母亲,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人一个小篮,一人一把小铲,我挎着母亲的臂弯,孩子挎着我的臂弯,三人连接成一个一字长阵,选择在一个阳光大好的下午,迈着悠闲的步子,在田间地头甜蜜地寻找着或吐绿或芬芳的蒲公英。
我们就这样享受着阳光洒满田间地头、洒满全身的温暖,还有三代亲情,在平整的田间、在柔软的田埂边寻觅着。我想:蒲公英之所以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有着成千上万个像小伞兵似的种子,还因为它那不挑剔、不高傲,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那样随遇而安的品性吧!
又一个春来时,母亲打电话询问我:吃不吃黄黄?谁料,星期一的清晨,我刚到单位门口,门房大爷就说有人给我带东西了。原来母亲托人将黄黄从乡下带到便车上,辗转又带到了我的手上。清晨7:30,我的手里已经扎扎实实捧着一袋包装完好的黄黄,黄黄于手掌之中,还是温热的!
母亲对她的黄黄依然热情不减。其实,它的味道一直以来都是苦的,哪怕是在被烫熟漂了一晚上之后,也还是苦的。在她小时候那个挨饿的年代里,黄黄曾救过许多人的命。那是怎样的一种喜爱与感激之情啊!渐渐的,我在无形之中也开始逐年逐年地越发喜欢它了,不仅喜欢它金黄色的、灯塔似的小花,喜欢它的小种子拉开小伞破釜沉舟地放飞着自己的梦想那样的魄力,喜欢它飞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那样随遇而安的心胸,更喜欢能带着孩子跟着母亲一起找寻它小巧的身影的那一份温馨,那一份挚爱亲情。
此刻,我竟是这般固执,这般固执地想念黄黄,想念那个把蒲公英叫黄黄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黄黄有细密的花瓣,且排列整齐,细而长,像一把把江南女子撑着的油纸伞,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蒲公英的形状。
B.蒲公英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亲密,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凸显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道理。
C.文章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母亲采撷蒲公英的场景,不仅回忆了往昔生活的苦涩,也衬托出今日生活的甘甜。
D.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则由写蒲公英的形,过渡到写其神。
E.文章中两次描绘了我与母亲一手挎篮一手拿铲,寻觅蒲公英的场景,不仅因为蒲公英清香可口,也因为它蕴含着一份真挚的亲情。
(5)文章首段写道: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的叫法叫它黄黄。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6分)
(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蒲公英的内涵,请联系全文作简要的分析。(6分)
(7)有人说,文章标题蒲公英让人不知所云,不如换成我与母亲。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