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寻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寻 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2.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看到衰草: 遥见草色:
13.品读下面句子,联系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14.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分)

15.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4)

16.本文题为 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6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后悔寻春(责怪自己)(1分) 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 (1分,意近即可)

13①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1分)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1分)
14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等。15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16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2分)

【解析】(1)此题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答题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如此答:后悔寻春(责怪自己),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答案意近即可)考点:人物的情感。
(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
①答题时要注意从字词本身的意思、特点去思考,体会作者的字词里蕴含的感情。示例: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
(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解题时要把握文段内容表达的意思,文中提到的阴霾、霜雪好比是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只要心里有春天就往前走,那么春天就好比是目标、希望、理想等。按照此思路去解题,故答案可以是: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
考点: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读懂内容,把握情感。作者去寻春,但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作者知道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示例: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意思接近即可)
考点:作品内容和主题。
(5)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但答案脉络要清晰。答题时要从作者眼前看见的,联系作者想到的。示例: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
考点:人物的情感。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