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故乡》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

(一)阅读《故乡》(节选),完成第1518题。(共14分)

①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②是的。

③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④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⑤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⑥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⑦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⑧阿!闰土哥,你来了?

⑨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⑩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11A老爷!

1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3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14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15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16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17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18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19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20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21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22B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23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5.当闰土见到分别二十年的我时,他的神情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他心态的变化。请按要求填写下表。(3分)

神情

心态

欢喜、凄凉

欲言又止

心中有很多想倾诉的东西,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16.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仍印象清晰。选文中哪些地方流露出我的这种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两处。(2分)

答:

17.选文在对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中出现了多处省略号。说说文中A、B两处的省略号分别表现了闰土内心怎样的情感。(3分)

答:

18.选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人物形象特点。请举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6分)

答:

答案:(共14分)

15.答案: ①见到分别多年的好伙伴,内心激动 ②恭敬

③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在身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对少年闰土的外表记忆深刻;脑海中仍能想起角鸡、跳鱼儿、贝壳、猹等许多趣事。(共2分。共2点,每点1分)

17.答案示例:A处的省略号表现了中年闰土矛盾复杂的心态,B处的省略号表现了闰土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无奈与内心的悲苦。(共3分)

18.答案示例一: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以及对猹迅速逃脱的描写,都直接、间接地表现出少年闰土的勇敢无畏。这些描写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所构成的神奇画面有机融合,景物描写衬托出少年闰土活泼的生命。

答案示例二:作者在描写中年闰土外貌时,与记忆中的少年闰土进行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之下,突出了中年闰土内心和命运的变化。其间还穿插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肿得通红的眼睛、松树皮般的手以及单薄的衣着,形象地表现了闰土辛苦劳作,饱经风霜,极度贫困的生存状况。

(共6分。举例1分,人物描写方法1分,分析2分,人物形象特点1分,语言表达1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