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
主编/赵修玉 编辑/乔安红 徐崇峰 王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
2.、积累文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引导学生阅读, 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温故知新】关于小说的知识
1、小说是以 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有三要素: 、 、 。
3、小说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和侧面描写。
4、小说的情节: 、 、 、 。
5、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 和 描写 。
6、小说 的作用:交代背景、发展情节、衬托人物、渲染气氛。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湍急( ) 你推我搡( ) 猝然( ) 酣睡( ) 蓦地( )
肇祸( ) 屹立( ) 须臾( ) 铁铸( ) 侧舷( )
2、 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
猝然:
蓦地:
须臾:
相提并论:
纹丝不动:
3、作者 是 (国家)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 》、《 》、《 》里都有所体现。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写了哪些人物。
时间:
地点:
人物: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提示:按诺曼底号遇难经过,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
第四部分( -50):
3、用一、二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4、勾划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
|
三、合作学习
1、 再读课文,看两船相撞时, 诺曼底号是怎样的情形?
2、作者是如何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
3、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4、学习了课文,请你用下面句式对哈尔威船长说几句话。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
四、深度探究
1、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2、高明的作者在小说或叙述性文章中的关键地方,经常会恰如其分发表一点议论,而就是这点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顿时活了起来,人们称之为点睛之笔。本文就有些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文中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2、学习英雄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温故知新】
1、复述哈尔威船长面对撞船灾难,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动人故事。
2、大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请大家准备一下,一分钟后请几位同学朗读。
【导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
1、文章中有两个谜,让我们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
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谜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2、通过两个谜底的揭开,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你能不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3、.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
|
二、鉴赏品析
1、下边是课文原文和改写后的文字,读后回答问题。
课文 改写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洛克机械师,你在什么地方?
船长叫我吗? 船长,你在叫我吗?我在机舱里。
炉子怎么样了? 炉子的情况怎么样?
海水淹了。 海水把炉子淹没了。
火呢? 炉火还有吗?
灭了。 炉火叫海水淹灭了。
机器怎样? 机器还能运转吗?
停了。 机器停转了。
船长喊了一声: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奥克勒福大副,你在哪儿?
大副回答: 大副回答:
到! 船长,我在这儿。
船长问道: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还有多少分钟船就下沉了?
20分钟。 我想大概还有20分钟的时间吧!
(1)在诺曼底号被撞后,大家惊恐万状,而此时哈尔威船长在了解哪些情况?这反映了什么?
(2)如果把课文中的对话作改写(见上边),可以把情况说得更清楚些,但不如原文好,这是为什么?
2、课文写哈尔威船长与船一起沉进大海,对此,有如下两种不同的看法,请你选择一方写一段与对方辩论的话。
甲方:船长忠于职守,与船共亡值得。
乙方:船长应设法自救,与船共亡不值得。
三、课堂小结
本文写了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同学们,小说之所以感染读者,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就是因为作者凭借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用生动感人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活生生的典型形象,为我们设计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拓展延伸】雨果诗歌欣赏
莎士比亚
迎着耻辱和嘲讽,莎士比亚 跃出,头带风暴,冲破云层, 幽晦的诗人写了一部作品, 那样艰涩,那样壮丽、恢宏 光彩夺目,满是深渊,眩晕。
光焰射向山顶, 在未闻的幽境,那么阴沉、丰富, 三百年来,思想家迷蒙, 凝视他,惊愕,那是一切的归宿, 那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座山峰。
|
*《诺曼底号遇难记》
【温故知新】关于小说的知识
1、塑造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3、略。
4、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6、环境描写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 Tuān sǎnɡ c hān m zhǎo y y zh xin
2、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
猝然:突然;出乎意处。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3、雨果 法国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二、整体感知
1、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
人物:哈尔威船长 奥克勒大副 三名水手 洛克机械师 旅客
2、第一部分(1-5):遇难前,雾海夜航。交待遇难的时间、地点及诺曼底号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6-9):遇难,即海难发生。玛丽号将诺曼底号船身剖开一个大窟窿,自己也受了伤。
第三部分(10-48):遇难后,舍己救人。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指挥船员救人、自救,自己却与船一同沉没。
第四部分(49-50):点明中心,赞扬英雄船长。抒发了自己对船长的无限赞美,崇敬之情。
3、本文写了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4、略。
三、合作学习
1、详见课文10-35自然段。 2、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
3、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人。
4、略。
四、深度探究
1、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采用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场面的描写。
示例:小说开头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夜航的危险,夜黑雾浓,为海难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再如:诺曼底号被撞后,震荡可怕极了的场面,刚解开救生艇绳索后人们一窝蜂拥上去的场面,都显得紧张、恐怖;而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则显得肃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示例:(1).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这有两种可能,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营救他人的念头,而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两种理解,都无损于船长的英雄形象。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如果忘掉的话。即随时可以想起。别人也不会不叫他跳下救生艇。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做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
(2).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当然,男女本应是平等的)必须首先承担起某种责任的理念。确实,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3).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可卑的利己主义,指的是一事当头,只替自己考虑,不顾他人利益;危急时刻,更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自己活命,不顾他人死活。悲壮的舍己救人,则是指宁可放弃个人的生存希望,以拯救他人性命为重,以个人的死换来大家的生。人中总是有崇高,有卑劣,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在这里作者对人间正义的行为做了衷心的赞美,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
(4).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是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感受。作者深信:正义的力量会战胜一切。
(5).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以高度凝练之笔,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全力救人,必须把60人救出去,一个也不能少;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如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妇幼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彻底的忘我,与事业共存亡的精神等等。忠于职守,从属于做人之道,履行做人之道,是最大范围的社会准则。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略。
【导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
1、谜底一: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忽略了自己;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愿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记自己。
谜底二:从道理上说,哈尔威船长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他可以最后一个下救生艇,但决非不能上救生艇;他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人来救,但决非连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都不可能。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所以他不想救出自己。
2、忠于职守、敢于牺牲、舍已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等。
3、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二、鉴赏品析
1、运用了这个权利。
2、答案示例:(1)他在了解炉子和机器的情况,以及还有多少时间船就要下沉。他在为组织抢救作调查。这反映了他指挥若定,尽一个船长的职责,要把大家救出险境。(2)一是时间不允许船长作详细的了解,机械师和大副也不能作详细汇报,大家都知道时间的宝贵,说话越简短越好。二是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样问答意思就很明白了。三是简短有力的话可以使人感到当时紧张急迫的气氛,改写的对话反而与当时的气氛不协调。
2、任选一方写辩论的话,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