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者之言
原文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渡者熟视小奚( )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徐行之,尚开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寡助之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公将驰之
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2分)
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尚可得南门开否? 译文: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B.予愠为戏。 译文: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
C.趋行及半,小奚仆。 译文: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
D.其犹是也夫 译文:大概就像这样吧。
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4分)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2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答案
1.①细心②由于
2.A(语气助词,无义。)
3.欲速不达
4.C
5.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译:渐渐地走,大门还会开着;赶忙往前走,大门还要合上了。
6.这一小故事告知人们做事心浮气躁鲁莽,就会为自己引来不成功。
注解
1.自:从。
2.以:用。
3.命:指令.
4.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
5.束:捆缚;理书就束:把书捆好。
6.萦:围绕
7.许:在数词后,表达约数,等于上下;二里许:两里上下
8.望:眺望.
9.因:因此。
10.熟:细心地,详尽地。
11.徐:迟缓地。
12.趋行:快步而行。趋,疾步。
13.仆:摔倒。
14.就:进行。
15.牡下:指闭户上闩。牡,门栓。
16近道:很有些道理。近,贴近。道,大道理。
15.穷暮:一直到夜里。穷,可循。
17.其犹是也夫:确实像那样啊!其,语气词。也夫,语气词。犹:像
18.小奚:小僮,青春年少的仆人。
19.阖:闭。
20.愠:气愤,恼恨。
21.庚寅:清顺治七年。
译文翻译
庚寅年的冬季,我自小港来看,准备到蛟川城去,指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住书追随。那时候太阳早已落山,黄昏的云雾缭绕围绕着树林。远望离城大概两里路,因此问船夫:可以赶上南门开吗?船夫细心地看见书童,回应说:渐渐地走,能够进到;快步走动,大门会关掉。我恼恨他,认为他在捉弄我,快步往前走。走来到一半的情况下,书童摔倒了,捆书的绳索断掉了,书撒落一地,书童又哭又闹的,赶不及立刻站起。我等梳理好书藉捆好书时,但是这时候南门早已闭店上闩了。我如梦初醒,感觉船夫说得话很有些道理。天地间由于心浮气躁而造成不成功,一直到夜里都没有地区入睡的人,确实像那样啊!简直像那样啊!
启发
小港渡者是个明智,高瞻远瞩的人。他的语句,透着深深地的生活哲理:做啥事都不必太心急,不然有将会会欲速不达。
1这一人充足保证了中国人倡导的修性,搞清楚不骄不躁,不能急于求成,稳中取胜的大道理。
2徐行尚开,速进则阖。这短短的几句话含有生活哲理,表明了欲速不达的规律性。人世间物极则反,月盈则将亏,盛极则必衰。一切不能太过奢求,矫枉则易过正。中国人上千年的处事哲学,人世间的变化无常,蕴涵在这里几句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