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诗评家评论此诗道:纯以气胜,意境亦阔。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一观点。(5分)
2.全词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纯以气胜,意境亦阔。以诗人特有的气质胜人一等,以开阔的意境不计个人的哀思(1分)
②诗人通过描写中秋前后的自然风光来描摹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以一种诗人特有的气质在抒怀(2分)
③诗人通过描绘壮阔的场景,将自己的愁思置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以一种士人特有的胸襟在遥想(2分)
2.①运用叠词,道出了自己望月思怀之情(2分)
②运用典故,通过描写修月道出残缺之伤(2分)
③运用对比,写出山河沦陷后,自己哀叹浙江是否依旧,道出国破伤怀之痛(2分)
(或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注释
癸未: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年年岁岁:每年。
凉月:七月的异名。
“凉月”二句:承上二句,说年年中秋盼月,如今接连三夜月色皆佳,一生爱月的情怀总算得以了结。作者时年已八十岁,故云。
明时:阐明天时的变化。
玉斧修: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载,郑仁本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遇见一人,言月乃七宝合成,“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打开所携包袱,有斧凿等工具。后来相承有玉斧修月之传说。苏轼《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又王安石《题扇》:“玉斧修成宝月圆。”这里咏月,即用此典。
京洛:专用名词。原意为“京城洛阳”,因洛阳从夏代开始频繁作为都城,历代多有沿用。后特化为“都城”的意思,又未必指洛阳一城。二句是说中原沦陷之地,胡尘满眼,不知月色能不能像浙江这样美好。作者此时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故云。
胡尘:胡地的尘沙。
【作品鉴赏】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描写中秋前后的自然风光来描摹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道出国破伤怀之痛
纯以气胜,意境亦阔。以诗人特有的气质胜人一等,以开阔的意境不计个人的哀思。诗人通过描写中秋前后的自然风光来描摹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以一种诗人特有的气质在抒怀。通过描绘壮阔的场景,将自己的愁思置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以一种士人特有的胸襟在遥想。运用叠词,道出了自己望月思怀之情。运用典故,通过描写“修月”道出残缺之伤。运用对比,写出山河沦陷后,自己哀叹浙江是否依旧,道出国破伤怀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