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房兵曹胡马》和《病马》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房兵曹胡马
作者: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原文】病马
作者: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情。
B.《房兵曹胡马》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C.《病马》颈联两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病马》这两首诗通过对马的吟咏,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态。
2.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诗人这一主题的两项是(4分)
A.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C.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E.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有人评价杜甫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请从《房兵曹胡马》《病马》中选择一首,分析作者对马的吟咏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5分)
4. 背诵阅读积累。(6分)
古人爱马,在其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很多名马。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                 ;《三国演义》中吕布              ,后来曹操又将此马馈赠给了关羽刘备            ;《西游记》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坐骑                 。马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常常表达奔腾、追求、漂泊之意。比如屈原《国殇》中的                          ,援玉枹兮击鸣鼓。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参考答案
1.C 先抑后扬错
2.BE 
3.示例一:《房兵曹胡马》前四句正面写马,通过描写马的骨相、双耳和奔驰状态写出马的神清骨俊(2分 );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这里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写照。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这首诗使得马超越形式达到神似的境界(3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病马》颔联承接首联两句,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2分);尾联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1分);杜甫在这首诗里,借马以自况,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表达了与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秦州的老人形象(2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4.乌骓马 赤兔马 的卢马 白龙马
霾两轮兮絷四马 金戈铁马
(评分标准:每空 1分,错字不给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注释
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②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子该地区的马。大宛(yuān):西域国名,产良马著称。
③锋棱(léng):骨头棱起,好似刀锋。形容骏马骨骼劲挺。
④批:割,削。竹批:马的双耳象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⑤无空阔:意指任何地方都能奔腾而过。
⑥真堪:可以。托死生:把生命都交付给它。
⑦骁(xiāo)腾:勇猛快捷。

【作品鉴赏】
《房兵曹胡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良马的产地和独特的外形。马是大宛名马,外形瘦骨棱棱。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颔联进一步描写此马的关键部位的特征。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房兵曹胡马》人马不分离,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赞马财时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句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这首咏物诗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看似写马,但通过赞马却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名家点评】
《瀛奎律髓》:
自汉《天马歌》以来,至李、杜集中诸马诗始皆超绝,苏、黄及张文潜画马诗亦然,他人集所无也。学者宜自检观。
《唐诗品汇》:
刘曰:仿佛老成,亦无玄黄,亦无牝牡(“所向”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咏物诗最雄浑者。
《唐风怀》:
赵子常曰:此诗词气落落,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区区模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
《杜诗说》:
“有如此”三字,挽得有力(“骁腾”句下)。期房立功万里之外。结处必见主人,此唐贤一定之法(末句下)。
《唐诗归》:
钟云:读此知世无痴肥俊物(首二句下)。谭云:赠侠士诗。钟云:肚人疑“与人一心成大功”句,请从此五字思之(“所向”二句下)。
《杜臆》:
“风入四蹄轻”,语俊。“真堪托死生”,咏马德极矣。……“万里横行”则并及兵曹。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赵云龙曰:以雄骏之语发雄骏之思,子昴《画马》恐不能如此之工到。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落句似复,冯班:力能扛鼎,势可拔山。何义门:第五、马之力;第六,马之德。纪昀:后四句撇手游行,不局于题,妙。仍是题所应有,如此乃可以咏物。无名氏(甲):凡经少陵刻画,便成典故,堪与《史》、《汉》并称。
《杜诗详注》:
张鋋曰: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凡笔望一字不可得。赵汸曰:前辈言咏物诗,戒粘皮着骨。公此诗,前言胡马骨相之异,后言其骁腾无比,而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所谓索之骤黄牝牡之外者。区区模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
《初白庵诗话》:
“竹批”句小巧,对得飘忽,五、六,便觉神旺气高。
《而庵说唐诗》:
子美诗神化乃尔。
《龙性堂诗话初集》:
少陵咏马及题画马诸诗,写生神妙,直空千古,使后人无复着手处。
《唐宋诗醇》:
孤情迥出,健思潜搜,相其气骨亦可横行万里,此与《画鹰》二篇,真文家所谓沉著痛快者,李因笃曰:五、六如咏良友大将,此所谓沉雄。
《唐诗别裁》:
句束住(“骁腾”句下)。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万里横行”指房兵曹,方不粘著题面。
《岘佣说诗》:
五言律亦可施议论断制,如少陵“胡马大宛名”一首,前四句写马之形状,是叙事也;“所向”二句,写出性情,是议论也;“骁腾”一句勒;“万里”一句断。此真大手笔。虽不易学,然须知有此境界。
《唐诗成法》:
结“万里”句与“所向”句稍复,虽云五着马,八着人,细看终有复意。前半先写骨格神俊,后半能写出血性。王渔洋云:“批”、“峻”字令人以为怪矣。西樵云:落笔有一瞬一里之势。
《读杜心解》:
此与《画鹰》诗,自是年少气盛之作,都为自己写照。……字字凌厉。其炼局之奇峭,一气飞舞而下,所谓啮蚀不断者也。
《唐诗观澜集》: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与歌行名篇一副笔墨。
《闻鹤轩初盛唐评选读本》:
三、四工警,人尽知赏。五、六作白话,用旺气出之,质而能壮,雄时不枵,此关气魄,跃跃然,都无笔墨,不知者将无目之学究语?结亦乃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你的毛骨与众哪有不同?但能驯良地伴随我直到如今。虽是微小的生物,蕴藏的情意决不可浅论。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注释
⑴“乘尔”二句:是说这马和自己患难相依很久。尔:代指马。关塞:边关;边塞。深:远、险。
⑵“尘中”二句:在风尘之中,而且老了,还在为我尽力;当岁晚天寒之时,况又有病,哪得不使人为之伤心。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⑶毛骨:毛发与骨骼。岂:难道。殊众:不同于众。杜甫《寄常徵君》诗:“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殊:不一样。
⑷驯良:和顺善良;驯服和善。三国魏明帝《短歌行》:“执志精专,洁行驯良。”《淮南子·说林训》:“马先驯而后求良。”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⑸“物微”二句:是说马之为物虽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倒很深厚,使我不禁为之感动而沉吟起来。沉吟:忧思。

【作品鉴赏】
《病马》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老尽力,用《韩诗外传》典故。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申涵光说:“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病马》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清代仇兆鳌注释这首诗,说它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而是借马以自况。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名家点评】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真深情,真厚道。钟云:同一爱马,买死马者,英雄牢络之微权,赎老马、怜病马者,圣贤悲悯之深心,钟云:情在五字内,是知己之言(“驯良”句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毛骨”不殊,物亦微矣;“驯良”犹在,意不浅也。“感动沉吟”,结下截而并结通章。申涵光曰: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直书见意,无复营构,此为老境。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此所云“病”,多从劳苦困顿中来。感不在病,而在致病之先。其力尽,故其心伤也。五、六莫浅看,……言此岂独堪磨折,而竟能不改贞操。所谓“意不浅”者,正谓此。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蒋弱六云:贫贱患难中,只不我弃者,便生感激,写得真挚。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
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