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6----9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写成了 ,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事实并非如此。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