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次韵子由绿筠堂》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次韵子由绿筠堂
作者:苏轼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会听北窗凉。

1.诗歌题目为绿筠堂,那么作者在诗中是怎样来描写竹子的?试作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诗歌从竹的颜色、姿态以及月光下的竹影三个方面把竹子的修长描写得淋漓尽致。首先诗题为绿筠堂,点明竹的翠绿可人,可谓茂林修竹;其次风梢千纛乱写出了风吹千竿竹的气势,竹的柔弱立显纸上,但也能够看出竹不低头、不弯腰的品格:月影万夫长写出了月光下的竹影更显竹的修长。
2.用典,(1分)表达了作者愿学陶渊明会取北窗凉的高洁。作者的爱竹其实是爱竹的不低头、不弯腰、不变节的高贵品格与精神,对竹的爱可谓溢于言表。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洒香。
只应陶靖节,会取北窗凉。
注释
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②绿筠,青绿色的竹子。
③纛(dào),舞用羽,仪仗用的旗。这里形容竹梢的枝叶。
④晋陶渊明死后,人们尊称他为“靖节先生”。会取,体会得。
 

【作品鉴赏】
《次韵子由绿筠堂》从竹的颜色、姿态以及月光下的竹影三个方面把竹子的修长描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作者不低头、不弯腰、不变节的高贵品格与精神
诗歌从竹的颜色、姿态以及月光下的竹影三个方面把竹子的修长描写得淋漓尽致。首先诗题为“绿筠堂”,点明竹的翠绿可人,可谓茂林修竹;其次“风梢千纛乱”写出了风吹千竿竹的气势,竹的柔弱立显纸上,但也能够看出竹不低头、不弯腰的品格,“月影万夫长”写出了月光下的竹影更显竹的修长。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愿学陶渊明“会取北窗凉”的高洁。作者的爱竹其实是爱竹的不低头、不弯腰、不变节的高贵品格与精神,对竹的爱可谓溢于言表。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