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江楼月夜闻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江楼月夜闻笛
作者:刘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
声入碧云枫叶秋。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1) 诗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诗的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诗的首联先点明了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气氛,奠定了全诗哀怨凄愁的感情基调;其次紧扣诗题抒写自己江楼独处,忽闻笛声的寂寥;怨字,还是全诗的诗眼,点明全诗的主旨。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思乡思亲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或想象、虚实结合等)来抒发情感的,诗人借河汉孤雁潇湘之景象写羁旅孤单、思念亲人、离家遥远、归途漫漫之情。二妃愁用娥皇、女英二妃想念舜帝之典,从妻子的角度写妻子盼归人之苦。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
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注释
①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作品鉴赏】
《江楼月夜闻笛》描绘了不眠的夜月之下听到了笛子之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来表现抒发思念亲人的期盼之情
诗的首联先点明了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气氛,奠定了全诗哀怨凄愁的感情基调;其次紧扣诗题抒写自己江楼独处,忽闻笛声的寂寥;“怨”字,还是全诗的诗眼,点明全诗的主旨。颈联抒发了诗人思乡思亲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或想象、虚实结合等)来抒发情感的,诗人借“河汉”“孤雁”“潇湘”之景象写羁旅孤单、思念亲人离家遥远、归途漫漫之情。“二妃愁”用娥皇、女英二妃想念舜帝之典,从妻子的角度写妻子盼归人之苦。

作者简介

刘沧
刘沧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