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1)这首诗首联写了什么意象?请简析其特点。
(2)颈联所写情景的特点是什么?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3)本诗为清口帅所作,诗人既赞颂清口帅,又借此表达自己的心怀志向。你读了本诗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怀和志向?
参考答案
(1)意象:孤亭。特点:突兀、挺拔(插飞流)、气势凌人(源自第二句)。
(2)疏星、淡月、老木、清霜、鸿雁名词叠加,构成了一幅寂静萧瑟的秋夜江景图,渲染出凄清的氛围,暗含着作者对国家前途(由注释可知)的忧思,不仅为后文表达对清口帅的期许之情张本,还造成了行文的波澜起伏。
(3)诗人借环境勾勒,衬托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威武的将军形象,借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将帅真诚深切的期望之情,表现了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
二: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 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 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
D.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②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 B(3分)
②答案示例:
示例1: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2: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
(评分要点:角度明确,1分;结合原诗进行具体分析,3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横波亭凌空飞架在青口小沙河入海处,
整个豪雄气势压过当年陈元龙的百尺楼气魄。
登上横波亭凭高临远,可望见“飞流”奔入海口,与万里风涛的
大海相接,
干百年来,豪杰的豪气使山河雄壮。
星空稀疏,月光凄迷,江夜平静,鱼龙潜藏,
老树败叶凋零,白霜寒气凛冽,北雁南飞,哀声阵阵。
登上横波亭,持着长剑,放声高歌,举杯畅饮,
怅然远望浮云低压的西北方,那里本是中国的领土。
【作品鉴赏】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诗人借环境勾勒衬托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威武的将军形象,表达出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
首联写了孤亭意象。特点:突兀、挺拔(“插飞流”)、气势凌人(源自第二句)。“疏星、淡月、老木、清霜、鸿雁”名词叠加,构成了一幅寂静萧瑟的秋夜江景图,渲染出凄清的氛围,暗含着作者对国家前途(由注释可知)的忧思,不仅为后文表达对清口帅的期许之情张本,还造成了行文的波澜起伏。诗人借环境勾勒,衬托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威武的将军形象,借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将帅真诚深切的期望之情,表现了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