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咏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咏笛
作者:刘孝孙
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

1.诗歌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笛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幸有知音来欣赏赞叹,千年 之后也能留下奇妙的乐声。(2分)表达了作者对知音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知音的渴望。(3分)
2.①首联流风韵九成,从笛声韵味多变来写。②颔联从笛 声曲调的变化有丰富的表现力的角度来写,随着曲调的变化表达出或慷慨或凄清的感情。③颈联从听者的角度来写笛 声,笛声能让远行异乡的人产生离情别绪,能让邻居想起过去的老交情。④尾联从有知音赏识笛声可流传千古的角度来写笛声的不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夜晚天气充满凉意,忽然听到了阵阵的笛声,那婉转的曲调,充满了家乡的韵味。随着曲调的高昂,笛声有时变得慷慨激昂,有时又凄清哀婉。征途上的游子听到笛声,内心满是离愁别绪,身边的邻居也想起了过去的那份情感。幸亏有知音来欣赏赞叹,千年之后也能留下这奇妙的乐声。

【作品鉴赏】
《咏笛》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

首联“流风韵九成”,从笛声韵味多变来写。颔联从笛 声曲调的变化有丰富的表现力的角度来写,随着曲调的变化表达出或慷慨或凄清的感情。颈联从听者的角度来写笛 声,笛声能让远行异乡的人产生离情别绪,能让邻居想起过去的老交情。尾联从有知音赏识笛声可流传千古的角度来写笛声的不凡。
诗歌最后两句写幸有知音来欣赏赞叹,千年之后也能留下奇妙的乐声。表达了作者对知音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知音的渴望。


 

作者简介

刘孝孙
刘孝孙刘孝孙(?-632)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贞观六年,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