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春游湖》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春游湖
作者: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试题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3)首句的提问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4)夹岸桃花蘸水开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5)诗题是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有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游的含义的。

【阅读答案】
(1)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度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3)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4)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视觉中觉得离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
(5)在春雨断桥的小溪上面,架着一条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不能度过去。怎么办呢?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游更富有情趣了。前进中遇到了障碍,又在障碍中前进:这个游字就这样在不度和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4]
 

注释
⑴湖:指杭州西湖
⑵夹岸:两岸。
⑶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
⑷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⑸度:与“渡”通用,走过。
⑹撑:撑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进。
 

【作品鉴赏】

《春游湖》诗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安排构图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是不能蘸水的。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诗人只选一处:就在春雨把桥面淹没了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 就过不去了。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春游湖》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

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来加以表现,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
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无断桥,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托出。
 

【名家点评】
赵鼎臣《和默庵喜雨述怀》:“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

作者简介

徐俯
徐俯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