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1)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赏析未肯一词在诗中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2分)首联写出山势陡峭,悬崖高耸,山根似乎在移动,激荡起满天风雨;(1分)颔联写出山洞幽深,山势盘旋,诗人穿行至山顶,见茫茫海天,豁然空阔。(1分)
(2)①"未肯"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苍然斜耸的石台,虽与"废寺"为邻却不甘心被荒草掩埋的姿态,突出了石台的孤傲不驯。(2分)②"未肯"二字托物言志,借耸拔于穿山之巅的“石台”表达了他凌空高举,渴望在政坛上展翅翱翔的 凌云之志。(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注释
①穿山,诗人故乡江苏太仓海边的一座山,山中有石洞可穿行。
②吴伟业,晚明诗人。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
【作品鉴赏】
《穿山》描绘出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表现作者孤傲不驯的心境
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未肯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苍然斜耸的石台,虽与“废寺”为邻却不甘心被荒草掩埋的姿态,突出了石台的孤傲不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