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
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
1.本诗前二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描写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理状态? (5分)
2.这首诗有人题作懒起吟,你认为哪一个标题好,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前两句运用对比,(1分)将半记与不记、似愁与无愁、梦觉后与情倦时这些互为对立的情状交融在一起,(2分)描写出一个清高避世者朦胧初醒时那种恍惚迷离、若即若离、物我两忘的自在心态。(2分)
2.安乐窝更好,此标题有安闲乐道的含义。本诗前两句所写的好像矛盾对立但却正是和谐统一的心理状态,正是对安闲的诠释。后两句描写诗人拥衾侧卧看落花的淡泊,揭示了乐道。(4分)以此为题展现出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诗人形象,懒起吟过于直白,缺乏深厚的意蕴。(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梦醒之后我迷离恍惚,好像记得什么,又好像什么都忘记了。好像有淡淡的忧愁,又好像没有,只觉懒洋洋的。拥着被子侧躺着不想起床,闲适地看着帘外的花朵纷纷飞落。
注释
⑴安乐窝:西京留守王拱辰为邵雍治园建屋,名安乐窝。
⑵情倦:身心情绪卷困。
⑶衾(qīn):被子。
⑷撩(liáo)乱:纷乱,杂乱。
【作品鉴赏】
《安乐窝》以暮春光景作为衬托,描写作者慵懒而恬静的生活情形和一种迷离而美妙的心境
前两句中,“记”指向的是外物,既好像是对梦中事的记忆,又似乎是对酣睡前的回忆,总之是“半记不记”,意识模糊;“愁”是情感,指向的是内心世界,且这愁不仅不知是为何而愁,甚至“愁”与“不愁”都有些不太清晰了。“半记”与“不记”、“似愁”与“无愁”,看似对立,却融合在一起,分别用“梦觉后”与“情倦时”来引领,表现了那种酣睡初醒之际那种迷离恍惚的心境。正是在这迷离恍惚的心境中,才进入了那种“半记不记”、“似愁无愁”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安乐窝》将理寓于情,以情韵取胜,自然天成,给读者一种温粹平和敦厚的感觉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的酣睡初醒后的迷离恍惚,那么三四句则是意识进一步觉醒后的心境。本该起来,却“拥衾侧卧未欲起”,虽然看清了自己是拥衾在床,身体侧卧,将起未起,但意识告诉自己还是不愿起来,还在留恋初醒时分那种物我两忘的美好感觉。慵懒的双眼瞥一眼窗外,却见“帘外落花撩乱飞”。“落花”应在暮春,正是人们爱闹春咽的时节,暗暗照应了前几句。同时,“落花”很像是“人闲桂花落”的空灵禅境,这与诗人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是相通的。“撩乱飞”,没有目的,没有规律,看似写花,实则映人,如此漫不经心地一点,却更凸显了诗人那种不忮不求的心境。
邵雍的诗,“可以味理趣,可以求道学”,看似写景写心,虽实富含道理的机趣。这首诗却理寓于情,以情韵取胜,似乎写得毫不费力,甚至有些漫不经心,却自然天成,恰与心适,有一种温粹平和甚至有些敦厚的感觉。
【名家点评】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引司马光:“爱之,请书纸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