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诗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抒发的是被贬的悲愁之情。
2.本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这首诗通篇用反衬手法。诗中有三组反衬:第一句用昔日春游的欢乐反衬今天被贬的悲愁;第二句用花鸟的美景来反衬悲愁;三、四句用湘江水北流反衬自己的南迁。
3.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请说明理由。(5分)
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2分)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是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这句,由此生发的。(3分)
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恨),(2分)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3分)
4.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今春花鸟作边愁。(2分,答两句不给分)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解释对了2分)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3分)(答以乐景写哀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无手法,解释合情理给1-2分,解释必须结合前面手法,即答什么手法解释什么)
5.这首诗歌通篇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5分)
答:诗歌前两句是今与昔的对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歌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6.诗歌三四句分别展示了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这样相对照的描写凸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因素?(5分)
答案:诗人在贬谪的道路上,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以及自己在仕途上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7.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答:A(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是没有依据的,景依旧是迟日繁华,人的处境却已变为流放赴边,此句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
8.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今昔、实虚、已然和将然)对比、反衬。(明确其中一方面即可)
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
(意思对即可)
(手法,2分。简要分析,3分:其中两句诗的合理解说,各1分;整体语言表述1分)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