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五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逸夫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古诗文默写。
( 1 )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葛洪)
( 2 )盛年不重来,________。(陶渊明)
( 3 )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岳飞
( 4 )多少事,________;天地转,________。(毛泽东)
( 5 )居高声自远,________。(虞世南)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按要求给下面句子分类。(填序号)

A.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B.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C.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D.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1 )搭石表现出的音乐美:________
( 2 )搭石表现出的画面美:________
( 3 ))搭石表现出的心灵美:________

按拼音写汉字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 rán

tuǒ tiē

lǐ mào

máo lú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先组词,再填在句子的括号里。  
醒:______、______、______
①妈妈不断地______我要认真对待考试。  
②儿童团在墙上刷下______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昏迷了两天的小青渐渐______过来,一家人十分欢喜。

搭配词语。

描画______ 钢材

运送______ 国界

越出______ 春光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读句子,填写恰当的叠词。
( 1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________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 2 )满院子的白光,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 3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________的桂树,________的枝,________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________的骨朵儿了。
( 4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________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 5 )河水的________,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已亥杂诗》

作者: 代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将诗歌补充完整。
( 2 )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

生气:________。 恃:________。 抖擞:________。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 4 )写出诗中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_。
( 5 )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 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我最棒。

①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②《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 1 )“总而言之”和“统而言之”各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 )作者少年和中年不同年龄段看《红楼梦》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 3 )作者为什么喜欢读书?
( 4 )你喜欢读什么书?有什么体会?请举例说明。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会给人以启发,请从中选择一件,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把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写明白。题目自拟。

提示:层次清晰,语句通顺,字迹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忘不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