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古诗文、日积月累默写。 ( 1 )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 2 )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岳飞 ( 3 )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葛洪 ( 4 )多少事,________;天地转,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毛泽东 |
1、[查看原题] 成语加法。 ______马平川+______贫如洗=______龙戏珠 ______本正经+______管齐下=______思而行 ______鸣惊人+______长两短=______面楚歌 | ||||||||||||||||||
2、[查看原题] 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即使……也…… 无论……都… ( 1 )________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________觉得大了一些。( 2 )它们在树上做窝、生活,________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________到地上来。 ( 3 )小时候,我________对什么花,________不懂得欣赏。 ( 4 )花生________不好看,________它很有用。 | ||||||||||||||||||
3、[查看原题] 选字填空。
暴 爆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1 )看拼音,写词语。
( 2 )辨字组词。 清________ 魂________ 牧________ 请________ 魅________ 牡________ ( 3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①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 ②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____ ( 4 )《清明》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的景象。“________”表现出了人们的悲伤情绪。我还能写出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的领土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当我国的东北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南国的海岛上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我们的祖国多大啊! 我国的物产丰富。粮食、棉花、大豆、花生、油菜子、蚕丝、茶叶等的年产量,以及牲畜的总头数,在世界都居于前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爱的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有蕴藏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还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我们去勘探、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山河壮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西南的西藏边境。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波光粼粼的太湖,shuǐ píng rú jìng 我们在祖国怀抱里幸福成长。我们为有这样可爱的祖国而自豪。_________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点缀得 gé wài_________美丽。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给祖国大好河山增添了壮丽的色彩。 ( 1 )把文中用拼音表示的词语用汉字写出来。
( 2 )从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 )造句:自豪——________ ( 4 )用两竖把文章分成三段。( 5 )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写出了祖国的可爱。( 6 )用“________”划出文章第五小节中的一句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和________比作________。( 7 )“地大物博”的“博”查字典因查________部,应解释为:________(①多,广;②知道得多;③用自己行动换得) “点缀”的“缀”应解释为:________。(①缝;②连结;③装饰) ( 8 )缩句。①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②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题目:我的心爱之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请你拿起笔,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注意,要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哟! 要求:①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②注意开头和结尾,突出表达主题,规范运用标点符号;③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暮然回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