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古诗积累。 “诗以言志”,我发现不同的诗歌中表现了不同的精神品格。如《芙蓉楼送辛渐》 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王昌龄高洁的品格;《塞下曲》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报效国家的精神品格;《墨梅》中,借梅花“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清高的品格。 |
1、[查看原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中彩那天》以______和“我”的______为线索展开,反映了______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______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______更为珍贵的道理。 | ||||||||||||||||
2、[查看原题] 在错别字下面画上横线,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①我仰卧在小船里,自己为从后恼到肩背,到臀部,到脚根,没有一处不贴着船低了。______ ②那些石钟乳和石笋,大都依据形壮想向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______ ③工人举着气灯,遂一指点洞内的景物。______ | ||||||||||||||||
3、[查看原题] 看拼音,写词语。
| ||||||||||||||||
4、[查看原题] 我是拼音小能手
|
1、[查看原题] 连一连。 迷人的 歌声 奇幻的 藤叶 好听的 风景 碧绿的 丝绸 闪烁的 低语 明洁的 竹笋 纤细的 星星 鲜嫩的 云彩 |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 1 )结合全诗说说画线句中的“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 1 )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读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