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海口市英才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按课文内容填空。
( 1 )白马西风塞上,________ 。
( 2 )________,天连水尾水连天。
( 3 )风雨送春归,飞雪________,已是悬崖________。
( 4 )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 5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________,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看拼音,写汉字。

biān fú líng dāng zhàng 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jiē kāi bǔ zhuō mǐn ruì

______ ______ ______

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灾难。______

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______

③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______

读拼音,写字词。
( 1 )可怜的小猴子,正duǒ________在xiá zhǎi________的石缝里捡拾人们扔的 shū cài________吃。
( 2 )一只母鸡shuài lǐng________群小鸡在草地上mì shí________,当鸡妈妈发现食时就会gūgū________地叫。
( 3 )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心不足shé________吞象,用来比喻人tān________心不足,就像shé________想吞食大象一样。
( 4 )长期食用树莓,不仅能预fáng________心脑血管jí________病,还能燃烧zhī fáng________。
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 1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________着他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 2 )黄继光愤怒地________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请求营参谋长把摧毁火力点的任务交给他。
( 3 )只要我们平时多________身边的事物,写作文就不会再发愁了。
( 4 )每逢鹅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________,以便乘机弄点儿吃的。
( 5 )星期天,我们相约去________生病的老师。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词语搭配。

A B

维持 家电 热烈 反对

维护 秩序 强烈 鼓掌

维修 和平 壮烈 牺牲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1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
A: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B: 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 相唤:互相呼唤。
D: 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 2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它的特点是________。
( 3 )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 4 )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探测器,简称“四号星”,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3月20日,嫦娥四号探月工程团队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8~2019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大奖。5月16日,根据《自然》发表的论文,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后所得的测量结果显示,着陆点存在来自月球地幔的物质。同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

( 1 )“嫦娥四号”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 2 )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嫦娥四号本次登月的任务。
( 3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后有什么重大的发现?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乡下人家充满诗意,小小天窗给人遐想,三月桃花水叫人沉醉……美好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生活处处皆美好。你印象中最美好的地方是哪里呢?你为什么喜欢它?请以“最美好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有一定的顺序;②表达出自己的感受;③把感觉最美好的内容写清楚;④用上本单元所学的表达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多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