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济南市舜耕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按要求填写古诗句。
( 1 )同样是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杜牧在《江南春》中是这样写的:"________,________。”而程颢在《春日偶成》中则是这样写的:“________,________。”
( 2 )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任选一种写一句诗)

A.庐山 B.小草 C.荷叶 D.春雨

________,________

( 3 )古诗中的儿童天真可爱,《小儿垂钓》中“ ________, ________。“写出了儿童垂钓时怕鱼儿被吓走的担心。描写儿童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看一看,想一想,将偏旁相同的字放在一起。

钅______

虫______

扌______

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黄河流城______ 气候温暖______ 森林茂密______ 土地肥跃______

生息反衍______ 凶猛爆烈______ 结购松散______ 气湿转寒______

读下面的句子,写出其修辞手法。

①牛群吃草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______

②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奶牛。______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______

②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______

③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前来得很慢。______

④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线

千里马 老实、勤恳工作的人 纸老虎 一毛不拔吝啬的人

老黄牛 有才干的人 变色龙 外强中干的人

百灵鸟 歌声动听的人 铁公鸡 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领头羊 勤劳的人 应声虫 驯顺的奴才

小蜜蜂 领军人物 哈巴狗 随声附和的人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默背古诗,完成练习。
( 1 )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 2 )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
( 3 )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多出的0.5欧元(节选)

柏林的轻轨站和地铁站,都设有一个刷了红色油漆的小型自动照相馆,你只(须 需)在投币处放进5欧元,坐进去摆好姿势,待准备妥当后按一下开始按钮,马上就有四张照片出来。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走到柏林地铁站口突然心血来(朝 潮),想照张照片看看自动照相的效果。于是,我兴冲冲地放了5欧元进去,摆好姿势,等了好久却发现没有反应,后来才发觉机器出了故障,可钱已经被它吞进去了。

就在我自认倒霉,准备离开的时候,瞥见机器上有一个电话号码和通信地址,仔细看了看,意思是:若遇到机器故(障嶂),请写信或打电话通知本公司,并附上详细故障发生机器代码、时间、地点,我们会如数将钱退回。要不试试?于是我将事情详细说明了一番,投进了邮筒。

因为钱不多,我渐渐将这事给忘了。那天,我打开电子银行,无意中看到一个5.5欧元的进账,想了半天,我忽然记起应该是照片的退款。可问题是:我放进去的明明是5欧元啊,为什么会多给0.5欧元呢?

后来,一个德国朋友告诉我:“你那多的0.5欧元,是你的邮费,你不是花了邮票钱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把邮费也退给了我。他们认为,完成拍照是他们的义务,理应全部(赔 陪)偿我的经济损失。

(选自《少年文摘》2012年第12期)

( 1 )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须 需)________

心血来(朝 潮)________

故(障 嶂)________

(赔 陪)偿________

( 2 )下列句子属于反问句的是( )
A: 放进去的明明是5欧元啊,为什么会多给0.5欧元呢?
B: 你那多的0.5欧元,是你的邮费,你不是花了邮票钱吗?
( 3 )读了这篇文章后,“多出的0.5欧元”给了你什么启示?
( 4 )听了朋友的话后,你觉得“我”会对朋友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一写。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快乐作文。

本单元诗歌中有表达母爱的,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这次习作就以母爱为主题,写一下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說給自己聽、要堅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